
Science子刊:靶向递送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有效延长脑肿瘤患者生存期
研究团队在标准护理放化疗后首次复发进展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6名患者)中启动了1/2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编号NCT04573192)。这项仍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患者对L19TNF和CCNU
研究人员在超厚非匀质组织中实现快速和光照安全的病灶深度准确预测
大多数病变都深藏在人体内部,其深度在体表下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医学成像技术确定病变的位置,为确定治疗策略、手术计划和手术指导提供信息。例如,在光动力治疗前对病变深度的估计可以帮助确定
研究揭示体内诱导腺泡细胞转分化再生β细胞的关键因子
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体内诱导成年小鼠腺泡细胞转分化为β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研究。
2023 ASCO年会即将揭幕!中国学者两项肺癌重要研究有望打破旧瓶颈,树立新标准!
NEOTORCH研究继续高光,有望树立III期NSCLC围术期治疗新标准
Sci Immunol:揭示免疫球蛋白A微调宿主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开始回答这些问题,并阐明了IgA或许能作为一种“调节器”来调节机体,每天所看到的微生物的数量,并抑制机体针对这些共生微生物的系统性免疫反应,并限制机体系统性免
JCI Insight:科学家识别出开发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疗法的潜在蛋白药物靶点—TAp63
来自千叶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甲氨蝶呤能靶向作用CD4+T细胞中的肿瘤蛋白p63(TP63)。研究者Suto说道,我们非常热衷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基因表达情况。
Nat Cell Biol:MAIT细胞有望根据其代谢来被调节抵御不同的病原体 有望开发出抵御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
来自La Jolla免疫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小鼠肺部中MAIT细胞的位置、功能、基因表达和代谢机制。
Mol Metabol:科学家揭开一种此前未知的蛋白在人类肥胖和糖尿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能参与肥胖发生的新型可被药用的信号分子,这是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此前未知的名为MINAR2的特殊蛋白。
空中论坛|用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抗体开发平台的差异性对比
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猛,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6款单抗药物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学疾病。截止到2022年底,美国已批准111款抗体药物上市。预计到2030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将达到3817亿
徐瑞华/鞠怀强团队揭示IL-1β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促进肿瘤免疫治疗抵抗
该研究解析了IL-1β通过诱导NNT乙酰化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并介导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明确了炎症微环境可通过重塑肿瘤代谢降低免疫治疗疗效,拓宽了对炎症微环境在肿瘤代谢重编程及抗肿瘤免疫中作用的认知,
Cell:压力大,易拉稀!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加剧肠道炎症
这些发现为大脑对外周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机制解释,将肠神经系统(ENS)定义为心理压力和肠道炎症之间的中继站,并表明压力管理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IBD)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可能是
Advanced Science:王宇团队等构建基于CRISPR-Cas的RNA适配体筛选系统
鉴于该论文的工作仅仅是CRISmers的第一个靶点,且位于病毒表面,该筛选系统尚待更多靶标和更长时间的检验。当下,基于上述成果,团队正在推进抗新冠病毒的候选鼻喷药物面向临床应用的开发工作。
创新医疗技术进藏区,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近日,由全球领先的企业强生医疗科技支持发起的“普惠下沉,强生随行”医疗援藏医学教育活动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由多名全国顶尖骨科医师组成的援藏专家团走进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骨科诊室,
PNAS:人死前的“走马灯”不是传说?科学家记录下人类死前脑电波活动,发现垂死大脑γ波活性可增强近400倍
患者大脑TPO区域的连通性增强,右顶叶和右颞叶之间的功能连通性增强,TPO区域和前额叶皮层出现功能连接,表明大脑活动经历了动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但是,不同患者的伽马波动以及相-幅耦合并不相同,表现出特
《JAMA·肿瘤学》:复旦附属肿瘤医院/仁济医院团队证实,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可预测肠癌患者早期复发风险
这项研究证明,通过检测6个ctDNA甲基化位点来评估ctDNA状态,这个易于实施的技术可重复且可靠,有助于进行风险分层、分子残留病变评估和复发检测。这项血液ctDNA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能够帮助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