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原来,每个人独特的基因谱(Germline variants)早已为肿瘤发展埋下伏笔,甚至提前“雕刻”好了癌细胞的蛋白质生存法则!
Cell子刊:唐道林/康睿团队发现细胞色素C新功能——抑制铁死亡
这项研究重新定义了我们对细胞质 CYCS 复合物的认识,这些复合物控制着多种细胞死亡途径(细胞凋亡、铁死亡)。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4月12日,一场聚焦微循环障碍防治与慢病管理创新的学术盛宴——"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在北京千禧大酒店璀璨启幕。
Nature:基因编辑研究新突破 STITCHR技术有望让基因修复更精准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STITCHR的新技术,其或有望为基因编辑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Science:免疫系统的和平使者!科学家揭秘调节性T细胞如何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能通过与常规T细胞(Tconv细胞)的特异性匹配从而精准控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并在感染期间维持免疫平衡。
Cell:新研究揭示单个突变如何加剧西部马脑炎病毒疫情暴发
Abraham团队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分离的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毒株的表面刺突蛋白如何与人类及鸟类共有的PCDH10细胞受体相互作用。
Sci Adv:炎症或是机体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机体炎症或许是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重要关联。
改写生命密码!iScience:工程病毒样颗粒在类器官中“出手”,成功将囊性纤维化关键突变G542X转为G542R
研究利用工程病毒样颗粒递送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在患者来源的肠道类器官中,将囊性纤维化致病突变G542X编辑为G542R,恢复了部分CFTR功能,为该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自然·医学》:吃出健康晚年!10万人30年随访,哈佛团队分析8种健康饮食长期益处,健康老龄化可能最高增加124%
研究涉及的8种健康饮食模式,均与随访30年后健康老龄化的几率升高有关。
Nature头条:上海交大顾磊磊团队开发AI眼镜,帮助盲人导航
研究结果表明,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增强视力辅助系统的可用性和功能性,为用户友好型视觉辅助系统铺平了道路,为改善视力障碍人士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Nature Methods:你的细胞核正在悄悄变形?颠覆认知的疾病机制革命
研究首次将CRISPR基因编辑与多重成像技术相融合,开发出名为Perturb-tracing的筛选平台,犹如为基因组折叠研究装上“雷达+显微镜”的超级探测系统。
富士胶片智慧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共建医学影像技术实践基地
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自2018年以来的校企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未来双方将围绕超声、内镜、放射等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共同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循环》:赶公交、做家务,也护心!超2万人长达8年的随访数据首次显示,日常体力活动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有关
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日常活动,其实也有很大的健康收益。比起制定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加运动量无疑是更方便实用的!
测血糖有望“告别扎手指”!Nature子刊:新开发的无创血糖监测仪采用预训练模型,可将校准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天
这项研究就像给拉曼光谱技术颁发了一张“潜力股证书”,证明它在无创血糖监测领域确实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