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性别二态多巴胺回路决定小鼠在不同条件下的社会性别偏好
这项研究捕捉到了性别二态多巴胺回路在平衡先天社会需求和外部生存挑战方面的作用,为控制社会决策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STTT:靶向它就能“一石二鸟”!樊嘉院士团队揭示针对剪接因子SRSF1有效抗癌的双重机制
抑制SRSF1一方面能够全面提升CD8+T细胞的抗癌能力和促进代谢重编程,另一方面则能降低癌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减缓它们的增殖速度,从而“一石二鸟”式地助力现有免疫治疗。
生物可降解塑料需警惕!北京大学姜辉团队首次报道聚乳酸微/纳米塑料侵入精子,诱导生殖毒性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聚乳酸微/纳米塑料(PLA-MP/NP)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且毒性机制可能与传统石油基微塑料一致,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Nature子刊:基于尿液的膀胱癌诊断试剂盒可在家中使用
这种诊断试剂盒通过非侵入性和简单的尿液检测,为早期检测膀胱癌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预计这将减少对不必要的膀胱镜检查的需求,通过早期检测提高生存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Nature:新研究揭示Shethna蛋白II保护固氮酶免受氧化应激
研究小组使用一台新建立的低温电镜,准确地发现了所谓的Shethna蛋白II的工作原理。
Microsyst Nanoeng重磅突破!新型生物打印技术精准模拟胶质母细胞瘤异质性,助力药物高效评估
本研究利用微挤出生物打印,结合多生物墨水与气溶胶交联技术,成功制造小体积多成分水凝胶阵列。该阵列能模拟胶质母细胞瘤内异质性,且打印稳定性高,为抗癌药疗效评估提供了新体外系统。
Nature:患者来源类器官与反义寡核苷酸(ASO)联手,能否成为治疗罕见病的关键?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个性化ASO治疗的可行性,还展示了类器官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巨大潜力。
Cell:这么吃,不仅帮助减肥,还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这种饮食方案的健康改善作用与其带来的肠道微生物组的有益变化有关,在短短三周时间内,显著降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改善了多种慢性疾病的生物标志。
Nature:攻击行为由谁掌控?多巴胺在战斗经验中的动态角色
该研究的核心聚焦于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神经元如何通过经验依赖性的方式调节小鼠的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