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

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山医学院董俊超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CFP1通过调控H3K4me3修饰,在生发中心B细胞反应的各个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Nature:T细胞耗竭的悖论——并非“精疲力竭”,而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蛋白毒性风暴
T细胞的“过劳”,并非简单的能量耗尽,而是一场由内部“生产线”失控引发的、剧烈的蛋白毒性应激 (Proteotoxic stress) 风暴。
Cell子刊封面:许琛琦/施小山/王皞鹏合作揭示TCR信号多样性的脂质静电调控机制
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定量质谱和细胞实验,解析了 TCR-CD3 复合物中关键信号亚基 CD3ζ 的胞内区结构以及磷酸化规律,揭示了正电基序与脂质相互作用在其中的关键调控机制。
动辄百万美元奖金,这些科学大奖想要与诺贝尔奖竞争:它们含金量如何?
近年来,一些科学奖项纷纷涌现,有些是为了填补诺贝尔奖未涉及领域的空白,有些则提供了更丰厚的奖金。这些奖项相比于诺贝尔奖,又有着哪些不同呢?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静音”的艺术——不“剪”基因,我们如何实现精准长效的疾病调控?
过系统性的工程化设计,研究人员最终得到了一种近乎理想的表观遗传沉默工具`EpiReg-T`。
Nature:谁掌控了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开关?一个被“驯化”的逆转录病毒的自白
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精巧的体外模型,发现一段在人类基因组中“安家落户”的古老病毒序列,不仅不是“垃圾”,反而是调控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决定生命能否正常启航的关键“主开关”。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何授予这两位科学家?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 Victor Ambros(麻省大学医学院)和 Gary Ruvkun,表彰他们发现 micro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基因原理。
Cell:沉默的基因组,喧嚣的转录场——解密结核菌适应性的隐藏驱动力
该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和大规模数据分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前所未见的结核菌演化全景图。它告诉我们,面对这个古老而狡猾的对手,我们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研究它“是什么”,而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它“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Nature子刊:邓攀团队提出AI框架——CellNavi,为细胞研究装上“导航仪”
该研究提出人工智能框架——CellNavi。这一工作面向细胞生物学领域长期追寻的终极问题——如何描绘并改变细胞的命运路径。
Nature Genetics:陈万泽团队开发单细胞转录因子测序技术,剖析转录因子剂量对细胞重编程异质性的影响
该研究开发了 scTF-seq技术,实现了剂量敏感的大规模基因扰动单细胞组学,并以转录因子介导的细胞重编程为模型,系统揭示了基因剂量在细胞命运调控中未被充分认识的多层次、非线性复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