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物研究

_getArticleList_v1609_0_4_10

《神经元》: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ILC2可以促进卒中的后神经修复!

研究发现,脑内浸润的ILC2可以促进卒中后的神经发生。从机制上说,脑ILC2通过分泌双调蛋白(Areg)增强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NSPC)的增殖,从而促进卒中后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元恢复。

2025-04-19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环状 RNA RMST(circRMST)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转分化中的核心作用,阐明了其通过调控关键转录因子 SOX2 和 NKX2-1 稳定性的双重机制。

2025-04-19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H1去酰胺化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子机制模型,相关研究发现不仅丰富了科学家们对染色质动态调控的理解。

2025-04-18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在神经损伤时,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组织的调节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通过选择性激活周围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显著抑制机械性痛觉超敏。这一镇痛通路仅在雌性小鼠中发挥作用。

2025-04-19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速激肽(tachykinin)的肠道激素在食物选择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

2025-04-18

Nature:科学家揭示染色体端粒保护新机制——RAP1分子如何阻止端粒融合?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多学科交叉方法揭示了RAP1在染色体端粒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指出,RAP1能通过与TRF2协同作用从而直接抑制DNA-PK的NHEJ功能,并防止端粒融合。

2025-04-18

《自然》双重磅:重大突破!两项早期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治疗安全性高,并显示出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改善

这是首次在临床试验中证实,使用hiPSC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祖细胞可以在不形成肿瘤的前提下存活,并在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中产生多巴胺。

2025-04-18

“无糖”饮料居然会越喝越饿?最新Nature子刊: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会增加大脑饥饿调节中心的活动,刺激食欲,特别是对女性/肥胖者

研究发现:你以为的“健康选择”——三氯蔗糖,可能不仅不会让你产生饱腹感,甚至会让你感觉到饿,更想吃东西!

2025-04-18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分析英国生物库中412234名参与者的数据,其中11190名服用二甲双胍的参与者,相对其他人出现DNMT3A R882驱动的CH的风险降低了51%。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