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一代口服抗凝新药艾乐®(阿哌沙班)正式在中国上市

2013年4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联合开发的抗凝新药艾乐妥®(ELIQUIS®)(阿哌沙班)12日正式宣布在中国上市。艾乐妥®是新型的口服Xa因子抑制剂,用于髋关节或膝关节择期置换术的成年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它的上市为临床上骨科手术后抗凝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为中国髋/膝关节择期置换术的患者带来福音。

2013-04-12

所专家为《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建言献策

4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旱区农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北京、甘肃、新疆、内蒙、山西、宁夏、陕西等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50余位旱区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就促进旱区农业发展以及《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编撰等工作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山仑院士、刘国彬研究员、上官周平研究员和冯浩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2013-05-07

杨森制药向FDA再次提交拜瑞补充新药申请

2012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杨森公司今天宣布已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完整的回复,这一回复包括使用拜瑞妥(利伐沙班)减少二次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心血管威胁的数据。包括6月21日FDA在审查中要求杨森制药补充提供的数据。与此同时,杨森制药重新提交了补充新药申请(sNDA)。

2012-09-10

扒铁路龙脉与反转基因龙种:愚昧岂能延续百年

转基因是科学和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但是,少数华人偏执者通过造谣、传谣,将科学技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影响和蒙蔽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重新上演了反科学的闹剧。 2012年令人担忧,它可能成为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在中国遇到重大危机的一年。大家知道,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的时候,清朝曾有人愚昧到说铁路影响中国的龙脉,鼓动扒铁路、保龙脉。

2013-08-15

Allergan(BOTOX)获英国MHRA批准用于尿失禁管理

2012年9月27日电 /生物谷BIOON/ --爱力根(Allergan)今天宣布,BOTOX(保妥适,A型肉毒毒素针剂)获得了英国药品与医疗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批准,用于下颈髓损伤(SCI,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或多发性硬化症(MS)所致、口服抗胆碱药物未能充分控制的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NDO)成人患者尿失禁(尿漏)的管理。

2012-09-28

罗氏已获批帕珠单抗Perjeta的一项III期研究再获利好消息

2012年6月22日,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今天宣布,在III期CLEOPATRA研究中,与赫赛汀(Herceptin,曲妥珠单抗)+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化疗相比,Perjeta(帕妥珠单抗)+赫赛汀+多西紫杉醇化疗能够显着延长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生命(整体存活时间,overall survival)。

2013-03-04

德国默克撤销爱必NSCLC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

2012年9月18日 电 /生物谷BIOON/ --默克(Merck KGaA)今天宣布了一项战略决策,自愿撤销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的爱必妥(Eibitux,西妥昔单抗)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MAA)。该决定是基于来自EMA要求提供进一步数据的反馈意见。

2012-09-19

拜耳拜瑞(Xarelto)扩大适应症申请获欧盟委员会批准

2012年11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 )今天宣布,口服抗凝血剂拜瑞妥(Xarelto,rivaroxaban,利伐沙班)已获欧盟委员会(EC)批准,用于成人患者肺动脉栓塞(PE)的治疗、及复发性深层静脉血栓形成(DVT)及PE的预防,这一批准使Xarelto成为唯一获欧盟批准用于该适应症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剂。

2012-11-21

拜耳启动口服抗凝血剂拜瑞(Xarelto)III期COMPASS研究

2012年11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周二宣布,已启动了有关口服抗凝血剂拜瑞妥(Xarelto,rivaroxaban,利伐沙班)的III期COMPASS研究,该项研究将调查Xarelto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或外周血管疾病(PAD)患者中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风)的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2012-11-15

PNAS:赵宗等植物源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宗保研究员领导的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1816组)在植物源萜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植物源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但依赖植物体的传统生产方式是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创制微生物“细胞工厂”,有望为植物源萜类化合物低成本、可持续供给提供先进技术。

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