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恢复物种。传统研究中依靠人工经验和长时间的试种来完成此项工作,花费时间长,成功率低。基于具有相同恢复功能的物种在植物功能性状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植被恢复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

2020-03-17

自动分液器在新冠核酸提取及药物筛选上的解决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高致病性和快速传播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对及时治疗,防止疫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人员面对大量的待分析样本时,如何安全的分析样品?如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何实现样品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另外在抗击新冠的特效药和疫苗研发方面,如何加快研发进程,推进临床应用?赛默飞产品专家将为你排忧解难,为你讲解赛默飞自动分液器在新冠病毒

2020-03-03

武汉病毒所:新冠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瑞得西韦申报中国发明专利(抗新冠病毒用途)

2020年02月05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2020-02-05

Science子刊:体外筛选方法可用于评估疟原虫对DHODH抑制剂DSM265和DSM267的耐药性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耐药性威胁着全球对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因此有必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疟疾药物。此外,在临床使用中,疟原虫对每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这促使人们需要鉴定出介导抗药性的途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用于评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新型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框架。相关

2019-12-28

研究建立快速筛选丁布类代谢物合成和转录相关基因的玉米原生质体平台

玉米(Zea mays)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三大谷类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超过水稻和小麦,位居第一位,所以玉米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大量的玉米虫害总是威胁着全球玉米的产量,玉米害虫也多达350种之多。作为玉米最重要的抗虫化合物,丁布类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阐明,但是玉米功能基因研究相对缓

2019-12-08

Cell Rep:新的筛选方法可识别可唤醒T细胞的潜在抗癌化合物

Scripps Research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合物,通过恢复T细胞抗肿瘤活性来治疗癌症。相关结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2019-12-06

Cell Chem Biol:新型筛选技术或能识别出多种癌细胞代谢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

2019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筛选系统,其或能利用细胞中重要组分的冗余信息(核苷酸代谢)来帮助识别新型药物,这些药物或能特异性并潜在地阻断对癌细胞生长非常必要的生物学过程。图片来源:University

2019-12-07

Cell:开发出光学混合筛选技术,可在几天内筛选人细胞中的数千个基因

2019年10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通常使用遗传筛查一次扰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或改变其活性,以便了解这些基因的作用。混合筛选(pooled screening)采用相同的方法,但通常涉及在整个基因组中进行更多的遗传干扰。但是,当进行混合筛选时,科学家们仅能追细胞存活和其他简单的全细胞测量指标。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让生物学家在高分辨率下同时测量许多细胞特征。人们试图将遗

2019-10-26

亲和质谱技术:药物靶标配体的高通量筛选

 小编推荐会议:2019临床质谱与高端医学检验发展论坛  疾病相关的药物靶标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亲和作用研究是当今开发新药分子的热点领域。亲和质谱技术(Affinity Selection Mass Spectrometry)作为一种间接筛选小分子配体的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许多受体、酶等靶蛋白的配体的筛选,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亲和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首先获得配体与

2019-11-13

研究开发新型微滴反应筛选技术并开展单细胞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文斌研究组和黄力研究组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流控界面纳升注射技术(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 INJ),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生化反应体系微缩在一个纳升体积的油包水微液滴体系中完成。针对这一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并研制了基于INJ技术的小型桌面系统。该系统和国外同类产品如美国Labc

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