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ci:保护脑发育DNA损伤蛋白是肿瘤抑制基因
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发现,蛋白质TopBP1是防止大脑早期形成过程中DNA损伤积累是不可或缺的,但最新研究发现蛋白质TopBP1也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发育中的大脑细胞需要TopBP1来防止DNA链被破坏。研究者也发现干细胞和未成熟的细胞大脑发育起始阶段,比祖细胞对未修复的DNA损伤更为敏感。虽然祖细胞比干细胞发育更先进,但祖细胞仍保留成为一类神经元的能力。
Nature:一种用于控制DNA损伤反应的非编码RNA
2012年5月2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意大利分子肿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课题组的一篇题为Site-specific DICER and DROSHA RNA products control the DNA-damage response的科研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非编码小RNA 用于在DNA损伤部位控制DNA 损伤反应的激活。
Nature:DDRNA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 ncRNAs)在一系列生物学事件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和认识。比如,一些ncRNA可以在DICER和DROSHA的作用下切割成短的双链小RNA,这些小RNA靶向沉默细胞内的mRNA,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NA干扰。
Mol Cell:胚胎干细胞可以感知DNA损伤发生“自杀”行为
图中显示,在胚胎干细胞中,激活的Bax蛋白(红色)可以定位在高尔基体中;蓝色的为细胞核 (Credit: Deshmukh Lab, UNC-Chapel Hill) 胚胎干细胞可以在机体中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如果胚胎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遭受损伤,它们为了胚胎的正常发育会很快“自我了断”,这项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DNA Repair:裂殖酵母采用多种末端连接法修复DNA损伤
11月16日,DNA Repair在线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一个在裂殖酵母中检测染色体上进行的末端连接修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机理不同的三类末端连接修复方式。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中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主要方式。参与NHEJ的修复蛋白如Ku,ligase IV,XLF,和X家族DNA聚合酶在裂殖酵母中都是保守的。
BBRC:章张等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
近日,国际杂志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章张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成功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Parallel Alignment and back-Translation)”。
Cell Res:戚益军等小非编码RNA参与DNA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小非编码RNA(diRNA)及其效应蛋白Ago2调控DNA同源重组修复重要因子Rad51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点的招募,从而调节DNA修复的作用机制
PNAS:解密DNA氧化损伤的修复机制
氧化应激是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元凶。当身体暴露于过量的电荷或者极强的氧化物中时,氧化应激便会发生。这些通常是在呼吸或其他代谢过程中发生,在持续的压力、暴露于紫外线或X射线时同样也会出现氧化应激。如果氧化应激过于强烈,它将压倒机体的天然防御。这些强劲的氧化物能破坏遗传物质,导致DNA产生一种有害的8-氧-鸟嘌呤碱基突变。
Nature:肿瘤生长受“长的非编码RNAs”的影响
几个“长的非编码RNAs”(lncRNAs) 已知在前列腺癌中过度表达。Michael Rosenfeld及同事研究了这些“长的非编码RNAs”中的两个的机制功能和生物功能,它们分别是PRNCR1 和 PCGEM1。二者都被发现依赖于特定的翻译后修饰与雄性激素受体(AR)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与AR结合在一起的增强子向目标基因启动子的成环作用(looping),导致基因表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