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离患者还有多远?
一、生物大分子药物及给药系统概述大分子药物也被称为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多肽、蛋白质、抗体、聚糖与核酸药物等。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 F&S 报告,全球生物药市场预计将自2017 年的 2,402 亿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4,04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0%。其中体药物尤其是新型抗体药物,俨然已是生物制药领域最热门的细
JCI:日本科学家发现乳腺癌治疗药物分子机制 为下一代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
2018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具有竞争/拮抗活性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优势,特别是对绝经前期乳腺癌。虽然已经在雌激素受体α(ER)和共激活因子的动态关系以及和生长因子信号的对话中研究了这些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但是其中的分子基础仍然不是特别清楚。最近来自日本东
研究人员利用核酸自组装结构实现基因药物递送
基因治疗是一类在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层面上实现相关治疗的研究策略。现已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大多是以病毒为载体实现基因递送的。病毒载体的引入无疑会引起人们对该类治疗体系的生物安全性产生顾虑。因此,发展生物相容的基因递送载体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DNA折纸纳米技术是一种独特的自下而上的自组装纳米技术,可被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各类尺寸和形貌可控的自组装纳米结构。DN
首创"分子特洛伊木马":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比现有药物好太多!
Medicenna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免疫肿瘤学公司,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新型、高度选择性的IL-2、IL-4、IL-13超级因子以及首创的增强细胞因子(EC)用于广泛类型癌症的治疗。近日,该公司公布了实验性药物MDNA55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的IIb期临床研究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癌症预防和研究所(CPRIT)提供部分资助,在52例接受先前治疗后
靶向递送RNA药物进入胰岛细胞 再生疗法有望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流行病。截至2015年,全球有4亿成年人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其中约有1亿在中国。近期,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Ionis Pharmaceuticals正在合作研究用反义寡核苷酸(ASO)靶向β细胞的新方法,改进了将药物递送到目标细胞的方式。这一研究已经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获得早期证据,表明这种疗法可能有助于恢复这些细胞的功能。论文发表在
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完满闭幕
2018年10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10月2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圆满闭幕。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从业人员及专家与会,中检院生检所重组药物室主任饶春明研究员,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向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评中心主任任进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系主任罗建沅教授,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等3
建设大分子药物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生物药CDMO业务
10月18日晚,凯莱英医药集团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新金山投资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拟在上海金山工业区总投资15-18亿元,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的建设以拓展大分子CDMO业务。本次投资建设生物大分子药物CDMO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的,是公司由小分子业务向生物药领域业务拓展的重要一步。目前全球和中国生物药市场迅速增长,单抗、CAR-T等药物的生产需求增长迅速,
药物靶向递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南大学药学院李翀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刊物《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s Targeted against Cryptococcal Pneumonia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tosan and Its Peptide Ligand”的研究工作论文(DOI: 10.1021/acs.nanole
会前通知—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系列会议
由生物谷举办的“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将于10月26-27号召开,本次会议包含新型抗体药物论坛、新型疫苗论坛、第三届蛋白质修饰与疾病研讨会三大平行会议,以及CDMO论坛。大会将聚焦新型抗体、新型疫苗的技术创新、设计思路、市场前景及应用,以及蛋白质修饰研究最新进展、加速新药创新等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管理层、研发精英,共同探讨生物药的创新研制、热点难点和前景,为参会人员提供项目合作
分子三维结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开发新型药物带来新前景
最近,来自纽约城市大学的Biscoe研究小组在分子三维结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9月20日的Science杂志上。这项研究建立在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发现成果之上,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有效地制造复杂的化合物,广泛应用在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这一开创性交叉偶联反应技术利新候选药物的快速构建成为可能,但主要局限于扁平(2D)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