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子定位递送多模式成像示踪研究获进展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抗癌药物的定位递送和精确释放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实时在线精准示踪抗癌药物的递送过程、靶向释药过程以及生物分布与代谢是迫切需要分析科学解决的难点和核心问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师彦平团队近期利用荧光成像和质谱
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带来希望
发生心肌梗死,常常会给心脏留下累累瘢痕,带来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科学家们曾绞尽脑汁地试图修复这些受损的心脏组织使其再生,但往往收效甚微。好消息是,根据近日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由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学家Mat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药物分子研究领域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多肽药物分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7287【1】Science子刊:利用M3mP6多肽高负荷纳米颗粒有望治疗心脏病doi:10.1126/scitran
研究发现红虾虾头低分子量肽能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对肝组织的破坏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其代谢物中的丙烯醛在肝脏中积累,可导致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破坏肝脏结构和生化功能。近年来,天然来源的功能性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经常被用于辅助维持人体健康和降低化学疗法导致的器官毒性副作用。食源性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以其较高的消化性、营养性和生理效果,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两篇Science子刊新技术突破血脑屏障实现脑部蛋白质药物高效递送
2020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脑部疾病的治疗进展缓慢,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就是血脑屏障极大地限制了治疗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传输。开发各种运载工具将让各种药物穿过BBB进入脑部病灶部位发挥疗效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这一领域近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月27日,来自Denali Therapeutics Inc公司和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
Sci Adv:揭示癌细胞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2020年6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Mre11 exonuclease activity removes the chain-terminating nucleoside analog gemcitabine from the nascent strand during DNA r
Nat Rev Immunol:揭示抗癌细胞周期抑制剂药物介导机体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2020年5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题为“Immunomodulation by anticancer cell cycle inhibitor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抗癌细胞周期抑制剂所介导的机体免疫调节机制。图片来源:Fr
Nature:揭示TASK离子通道的三维分子结构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药物
2020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描述TASK通道的三维分子结构,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详细描述了这种特殊的钾离子通道以及其它研究成功。图片来源:Nature (2020).DOI:10.1038/s41586-020-2250-8TWIK
武田强效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obocertinib获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2020年04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武田制药(Takeda)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mobocertinib(TAK-788)突破性药物资格(BTD),用于治疗接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进展、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目前,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NSCLC,
治疗COVID-19 抗体药物比小分子更具潜力?
3月23日,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发表文章阐述了几种治疗新冠药物的机理,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氯喹/羟氯喹,瑞德西韦和抗体药物。文末引用一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学家发表的文章,提到抗体药物因其直接作用于新冠病毒,被文章作者寄予更多的希望。药源解析新冠病毒属于正义单链RNA病毒 (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通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