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CD19和CD22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
近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了靶向CD19和CD22的双位点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CD19-22.BB.z-CAR T)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成人患者治疗中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在《Nature》上发表,题为:CAR T cells
罗氏SERD疗法giredestrant新辅助治疗ER+/HER2-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显著抑制肿瘤增殖!
与阿那曲唑相比,giredestrant治疗显著降低Ki67,这是衡量肿瘤增殖的预后标志物。
Science子刊:新开发的聚合物防护罩可使免疫治疗药物仅在肿瘤组织中才被激活
2021年9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治疗药物是抗击癌症的有希望的新武器,但它们非常强大,可能对人体的其他部分产生毒副作用。免疫治疗药物的基本理念很简单。医生将特殊类型的药物,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制备或修改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等蛋白质注入患者体内,激活患者体内诸如T细胞和NK细胞免疫细胞之类的免疫细胞,从而协助这些细胞对抗肿瘤。简而言之,免疫治疗药物的
Gut:一线治疗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时间异质性
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越来越多地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治疗过程中 ctDNA 的基因组异质性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欠缺探究。
翟青教授:新时期,药学在肿瘤治疗全程化管理中的角色与价值
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不断推进,肿瘤治疗创新药物与治疗方案、技术日新月异、肿瘤疾病逐步趋于慢病化,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带来获益,临床药师亦在其中彰显自身价值。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翟青教授,就新时期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管理中的探索与思考进行分享。
研究发现一线治疗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时间异质性
近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道权威期刊《肠道》(Gut)在线发表了题为《循环肿瘤DNA基因组在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策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优化,然而肿瘤内演变的分子异质性常导致一线和后线治疗的失败。尽管循环肿瘤DNA测序越来
靶向LGALS1基因抑制脑肿瘤干细胞,有望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人员鉴定出编码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galectin1的LGALS1基因是脑肿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抵抗治疗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LGALS1的基因缺失改变了脑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导致一组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间质亚型相关的基因下调。
Cancer Communications: 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治疗癌症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调会导致生理变化,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关。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抗凝治疗可通过缓解缺氧促进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增强免疫治疗疗效
有限的肿瘤灌注会导致药物输送受损、氧合不足并对肿瘤微环境(TME)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和纳米医学等的疗效,灌注受限最难以克服的后果是肿瘤缺氧。
Cell报道胰腺癌治疗新突破:PD-1抗体+Pin1抑制剂+吉西他滨,可完全清除小鼠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具侵袭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PDAC对化疗、靶向治疗甚至免疫治疗都具有耐药性,这归因于其固有的肿瘤异质性、高度促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TME)。肿瘤异质性使肿瘤对旨在阻断单个通路的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因为作为一种代偿机制,多个通路通常同时激活和/或快速上调,特别是在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