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衰老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层出叠见。然而,目前尚缺乏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鲍一明研究组、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建立了A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牵头制定的国际ISO微生物数据标准正式发布
微生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微生物数据资源则是微生物资源共享和开发的关键环节,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和共享水平,决定着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综合能力。2020年11月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ISO/TC 276)正式发布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标准(ISO 21710)。这是国际微生物领域的第一个ISO级别的数据标准,
研究人员发表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鉴定技术和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正江课题组发展了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碰撞截面积数据库(AllCCS),并开发出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分析技术,用于生命体内已知和未知代谢物的化学结构鉴定。离子淌度质谱(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是一类能够根据分析物离子的尺寸、形状和电荷进行气相分离和检测的质谱技
全球医药健康大数据论坛成功举办,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产业
2020年9月18日,由国家工信部、国家卫健委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等单位主办,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联合主办的中关村论坛全球医药健康大数据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库博光学在COOC 2020上发布MiSight® 1 Day临床试验数据 展现强大的近视管理有效性及安全性
库博光学划时代性的MiSight® 1 day日抛型软性接触镜在为期三年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部分临床数据在本周于上海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第二十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COOC 2020)上发布。此项临床试验结果将会为中国眼科及眼视光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相关职能部门应对青少年近视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提供新的启示。基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新方法和参考数据库
作为细胞异质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若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单细胞数据进行检索与推断,研究者便能更好地进行新测序单细胞的注释,以及综合多数据集的研究。然而,精确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检索和注释需要克服两个挑战:一、数据集之间的批次效应(batch effect)会显着影响细胞检索的可靠性;二、目前缺少跨物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学家建糖尿病监测数据库
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和新冠患者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病毒会破坏人体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为此,科学家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建立数据库,收集没有糖尿病病史或血糖控制问题的COVID-19和高血糖患者的信息。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的免疫细胞开始破坏胰腺中的细胞,也就是负责产生激素胰岛素的细胞,这个过程通常是突然的。糖尿病已经被认为是导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遗传数据库—gnomAD 有望帮助攻克多种罕见疾病!
2020年5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DNA遗传突变公开数据库,其中有些突变会引发人类疾病。研究人员在7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中描述了这种数据库,即基因组聚合数据库(gnomAD,Genome Aggregation Database), 其中包括了来自
《自然》发布迄今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变异体数据库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最新一期如约上线,登上封面的主题是“基因组聚集数据库(gnomAD)”。这份由多国研究者联合发展起来的公开目录,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体遗传变异体数据库,汇集了超过14万人的基因组测序或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在本期《自然》杂志上,一共发表了4篇相关论文。此外,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
精神分裂症遗传数据库升级更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具有较高异质性的疾病,其遗传率高达0.8,终身患病率约为1%。精神分裂症的确切致病基因如何鉴定是目前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遗传风险位点已经被鉴定。例如,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方法,研究者发现人类基因组上超过200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基于拷贝数变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