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科学家开发出微小光驱动纳米线调控神经活性!
2018年3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类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黑箱子:快速移动的电信号如何转变为思想、行为以及疾病仍然是未解之谜。但是它是通过电信号完成的,因此就可以被侵入——问题在于找到一种精准、容易操作的方式操纵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图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一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展示了如何使用一种小的、光供能的纳米线来提供这些电信号。这项研究于近日发
Nature:韩国研究团队发明纳米表面活性剂生物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韩国先进软性物质研究团组利用纳米粒子研制出表面活性剂。该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上。表面活性剂是广泛用于肥皂、洗涤剂、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化学物质。在一个分子中存在易粘附于水和易粘附于油两个部分,使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油分离,呈现水滴形态。因此,利用表面活性剂传送特定物质(药物等)可作为新一代医学材料,特别是作为调节液体水滴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
抗肿瘤活性分子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真菌是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特殊、活性良好,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紫杉醇、达托霉素、Teixobactin和Asperphenamate为代表的天然产物在结构上有特征性的分子内或分子间酯键,表明有特殊的酶催化其形成,然而其分子遗传及酶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真菌沉默基因簇的激活及活性天然产物合成途径异源构建的研究,在新的真菌
JBC:测定癌细胞存活蛋白的活性有望开发出攻克癌症的新疗法
2018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潜在的抗癌疗法,有望清除癌症药物漫长发现过程中的一些障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新方法能够测定和癌症患者预后较差相关的蛋白活性(即热激蛋白70,Hsp70),移除这种障碍或许就能开发出
增强特殊基因的活性有望延长机体寿命
2018年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机体老化和长寿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抑制Sirt4蛋白产生的果蝇或许会短命,人类机体中也存在Sirt4蛋白,而能够产生额外Sirt4蛋白的果蝇则会长寿,此外,缺失Sirt4蛋白的果蝇则会表现
ACS Nano: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氧输运系统改善肿瘤乏氧,减轻肿瘤对氧依赖治疗方法的耐受性
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Yongxiang Zhao)教授团队证实:氟碳链功能化介孔硅纳米粒能有效负载和输运氧气到肿瘤部位,改善了肿瘤的缺氧环境,提高了耗氧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和声动力治疗等)的治疗效果。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26日的《ACS Nano》杂志上(影响因子 IF=13.94)。缺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对多种耗氧治疗方
Cancer Res:恢复氧感受器功能 阻止肺癌转移和治疗抵抗
2018年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中的头号杀手,之前一些研究表明主要原因在于肺癌具有高转移能力并容易对治疗药物产生抵抗。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应答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EMT)都与肿瘤转移和药物抵抗有重要关联,但是对氧气的感应与EMT过程之间的交互如何控制癌症的转移和治疗抵抗还不清楚。最近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
《自然-通讯》:科学家在高活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发现新的自抗性机制
GyrI-like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中,被注释为小分子结合蛋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功利课题组与研究员周佳海课题组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袁曙光合作,以抗肿瘤抗生素谷田霉素(YTM)和CC-1065为研究对象,报道了GyrI-like家族的一个亚家族蛋白具有水解YTM和CC-1065环丙基的特性,这类酶(cyclopropanoi
科学家成功开发出具有医学用途的生物活性蛛丝结构
2017年1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研究人员能够利用新技术合成出具有和真正蛛丝相似机械性能的丝状材料,这种材料或许有望应用于治疗诸如癌症等多种类型的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制造具有生物活性的蛛丝结构。图片来源:The Royal Institute o
终于鉴定出具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活性的酶!
图片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2017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可逆的α-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在微管动态变化、微管功能和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管缺陷与癌症、大脑功能障碍和心肌病相关联。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将酪氨酸从细胞骨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切割下来的酶,即微管蛋白酪氨酸羧肽酶(tyrosine carboxypeptidase, TCP)。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