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开发出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李栋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戴琼海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image super-resoluti

2021-01-27

步辐射单细胞红外显微成像研究获进展

 单细胞技术因有望揭示“细胞功能异质性机制”这一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从而解析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础,是当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方向。单细胞技术在测序方面取得了进展;由于该技术具有无须标记、非侵入性、可同时展示胞内代谢物(组)特征等优点,逐渐得到学界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吕军鸿课题组先后

2020-12-23

香港科大利用双光子显微实现高分辨率深层脑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实现高分辨率神经突触成像。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高的分辨率和功能成像,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展开大脑功能和神经活动的研究。然而,双光子方法受到激发光子和发射光子极度衰减的影响,限制了可以分析的组织深度和对大脑皮层的成像。内窥镜检查可能是探测器官深层区域的更好解决方法。据麦姆斯咨询报道,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

2020-11-12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前沿与生物学应用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此前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200纳米,被称为阿贝衍射极限,而通常病毒和亚细胞结构的尺寸只有几十到200多纳米。超高分辨显微技术的诞生突破了这个极限,使得显微成像分辨率进入振奋人心的纳米级别时代,对于精细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商业化比较常见的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主要包括受激发射耗损

2020-11-27

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无标记血管成像双光子显微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炜团队、北京大学教授施可彬团队合作,研制出首台短波长(520纳米)激发的双光子显微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毛细血管的高分辨率、无标记、无创活体成像,相关成果论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

2020-11-1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显微镜的无标记单分子光学成像

 单分子光学成像可以分析单个分子的形态和功能,因此其不但可以提供多个分子的统计平均信息,还可以提供传统生物传感器无法提供的单分子个体差异信息,让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观测和了解分子的性质和功能。2020年9月21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院生物电子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的陶农建(Nongjian NJ Tao)和王少鹏(Shaopeng Wang)教授

2020-10-08

华西医院大规模分析:打破传统,做肠前无需只吃流食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的有效工具,也常用于多种下消化道疾病的诊疗。做肠镜前,通常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包括饮食限制以及药物清肠,从而提高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患者的意愿度和依从性。比如就饮食限制而言,诸如蔬果、流食能不能吃等琐碎的问题,就让不少人困扰;经历过清流质饮食的患者中,大约50%都存在心理负担,不愿再次接受结肠镜检查,这对于相

2020-10-26

科学家有望利用机器人协助让结肠检查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2020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题为“Intelligence Enabling the future of colonoscopy with intelligent and autonomous mag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

2020-10-26

做一次内停用胰岛素?T2DM创新微创消融术将开展大型试验

 随着病程的进展,有相当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而胰岛素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挑战并不小,而且可能伴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事件的风险。随着新疗法的迭代,“摆脱”胰岛素或许值得期待。2020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线上会议的一项研究就带来了这样的希望,一种内窥镜疗法让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6个月后都实现了停用胰岛素,

2020-10-20

JGDS:高危结肠癌患者缺乏肠基本知识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晚期结直肠息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这些高危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三倍,因此,通常建议进行三年的结肠镜检查随访。许多临床医生依靠其高危患者的自我报告来确定他们是否需要重复监测结肠镜检查以及适当的间隔时间。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