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心房颤动筛查帮助降低中风风险
近日,来自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对65岁及以上的个体进行无症状的心房颤动筛查并且利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或许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个体因中风死亡和过早死亡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全球房颤登记研究公布逾17000名新确诊房颤患者两年研究结果数据
来自全球房颤抗凝剂登记研究的首个两年期研究结果在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大会上公布,揭示在超过17000名新确诊的房颤患者中,全因死亡率最高,远超出中风或大出血的几率。
真实世界研究再次证实拜耳拜瑞妥®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大出血率低
拜耳医药保健与研发伙伴杨森制药公司宣布两个真实世界研究结果,XANTUS试验和一项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表明Xa因子抑制剂拜瑞妥®在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常规临床实践中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中国CFDA批准拜耳Xarelto(拜瑞妥)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及治疗深静脉血栓(DVT)
Xarelto是全球首个口服生物可利用Xa因子抑制剂,于2009年在中国上市。
CAE:地高辛增加心房颤动患者死亡风险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凯萨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地高辛或可使得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成年个体死亡风险增加71%,入院风险增加63%。
勃林格殷格翰联手WellPoint开发新型心房颤动药物
长期以来,生物医药公司在进行相关药物研发时主要都专注于对疾病的疗效和副作用等方面。这也导致了许多药物在研发之初就未能考虑到患者和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
ACC发起中国房颤诊疗高级医学教育项目
德国殷格翰2013年3月14日电 /美通社/ -- 美国心脏病学学院 (ACC) 科学大会在旧金山举办期间,一项旨在纠正中国医生在房颤 (AF) 卒中预防领域所存在的误区的医生教育计划的初步结果被公布。 此项教育计划由 ACC 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共同主办,并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支持,此项中国教育计划是全球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PACE: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使用达比加群优于华法林
达比加群是新开发的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抗凝药物,其抗凝效应受饮食和合并用药的影响较小。另外,它在使用中无需监测凝血时间或调整剂量。RELY试验(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化评估研究)在房颤患者减少卒中和出血并发症方面,达比加群非劣于华法林。为了评估这一结论是否也适用于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已进行了两项研究。但两者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BMJ:“正常”甲状腺功能人群——TSH水平升高新发房颤风险增大
一项基于大量人口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新发房颤(AF)的风险和甲状腺功能相关,即使患者只是亚临床甲亢(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患者的AF风险也会提高. 根措夫特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Seimer博士说:该研究可能是”在初级治疗患者人群中进行,评估整个甲状腺疾病谱和房颤风险关系的首个研究”。
达比加群可使需手术的房颤患者从更短停药中获益
德国殷格翰2012年6月28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于近日发表在《循环》上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需要接受手术的房颤(AF)患者中,达比加群酯 (Pradaxa?)比华法林明显缩短口服抗凝药物停用时间[1],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快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缩短了患者卒中保护不足的时间。此外,此项研究还发现,在手术48小时之内停用Pradaxa? 相较于相似时间内停用华法林,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更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