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是面孔情绪识别异常,其异常程度也是病人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子。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2013-06-05

: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阿片类物质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强迫性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上海药物所刘景根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Actin重排)是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深入地研究了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引起负性情绪记忆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能够使活性调节的突触骨架相关蛋白(Arc)向突触转运。突触上Arc水平增加能够促使突触膜上AMPA受体内吞。

2012-11-18

:药物所研究人员发现吗啡戒断负性情绪消退学习的表观遗传机制

10月4日, 《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题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参与吗啡条件性戒断负性情绪的消退学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腹内侧前额皮层(vmPFC)表观遗传机制参与急性吗啡条件性戒断大鼠的消退学习过程。

2012-11-18

Front in Psychol:悲伤的音乐可诱导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

2013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悲伤的音乐实际上可以唤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们为何更喜欢听一些背上音乐,尤其是在受到伤害、情绪低落的时候。

2013-07-13

PNAS:年轻倭黑猩猩有和人类类似的情绪管理

在一项关于倭黑猩猩的社会和情绪能力的发育的研究中,科研人员报告说,母亲和后代之间的联系可能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此前的研究已经提示,诸如表达同情和对其他人的痛苦做出响应的社会技能与人类的情绪控制有正相关性。Zanna Clay 和 Frans de Waal研究了我们的灵长类近亲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的社会和情绪能力的发育。

2013-10-16

Science:研究证实抛开后悔情绪利于安度晚年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提示,以一种情绪健康的方式度过晚年的关键之一是抛开对错失机会的后悔。相关论文4月20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后悔可帮助我们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定。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变老,我们获得第二次机会的可能性也在下降,而对其冥思苦想的裨益可能会消失。

2012-04-23

PNAS:情绪的临界慢化可能预示着抑郁来临

一项研究提出,一个人的情绪健康的一种变化出现之前可能有预示着一个正在接近的倾覆点的变动。

2013-12-10

J.Fam.Psychol:适当工作的幼儿妈妈情绪更健康

近日,来自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others' part-time employment: Associations with mother and family well-being。”,发表在国际杂志《家庭心理学》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孩子尚在幼儿及学前阶段,从事一定兼职工作的女性比全职在家的主妇更能保持健康情绪,也更快乐。

2011-12-14

:抑郁症者难以产生憎恨情绪

“爱憎分明”的人更健康?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10月4日在线刊发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抑郁症病人往往难以产生憎恨的情绪。 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湘雅医学院与剑桥巴布拉罕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