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颜光美等揭示小分子RNA对恶性胶质瘤的杀伤作用
近日,国际肿瘤学领域著名杂志Oncogene刊登了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MiR-135a functions as a selective killer of malignant glioma。”,研究人员报道了在恶性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基础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进展。
:科学家发现治疗恶性胸膜间质细胞瘤的新靶点
2013年7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恶性间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没有好的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手段在进步,该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揭示该病的分子机制能够促使科学家找到新的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也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Cell:科学家发现转录因子可有效区分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转录因子可以区分出对致命性脑瘤疗法产生耐药的恶性脑瘤,该研究可帮助研究者们理解耐药性脑瘤的遗传特性以及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Lancet Oncol:老年恶性星形细胞瘤 替莫唑胺化疗vs放疗
5月10日,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老年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治疗中,替莫唑胺单药不劣于单纯放疗;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似乎是一种可预测治疗转归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治疗决策。 该研究从2005年5月15日至2009年11月2日纳入了年龄>65岁且卡诺夫斯基体能状态评分(KPS)≥60分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浙医二院脑胶质瘤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成立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但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至今仍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我国目前正尝试使用包括中医和心理诊疗等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方式,对这一肿瘤开展基础研究,并试图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浙医二院脑胶质瘤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5月12日在杭州揭牌成立。该中心由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放疗科、肿瘤科、肿瘤研究所、核医学科、康复科等组成。
:神经胶质瘤为系统性病变
德国学者近日在《神经病学文献》(Archives of Neurology)杂志报道称,弥散性神经胶质瘤不应当被作为病灶性疾病对待,而应该被看作一种涉及整个大脑的系统性疾病。 在一项包括4名弥散性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一些不易引起注意的区域中可以检测到单个的肿瘤细胞,组织学分析发现这些细胞具有多形性及分裂活性。
不用开刀就能“精确定位”脑胶质瘤
近日,一项可能取代有创诊断脑胶质瘤的新诊式——生理和代谢成像技术,经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中心主任张伟国和他的科研团队历经9年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研究建立了功能及生理代谢成像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和鉴别诊断体系,为临床正确评估脑胶质瘤级别、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评估等“准确打击”脑胶质瘤进行“精确定位”;研制的胶质瘤分子靶向造影剂已完成动物实验,有望应用于临床。
PNAS:代谢相关分子影响恶性胶质细胞瘤生长
2013年6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项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代谢通路异常导致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瘤的产生。该发现有望开发新的方法治疗一类胶质细胞瘤。而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和致死率最高的脑癌。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特异产生胶质细胞瘤的干细胞。遗传分析显示胶质瘤分成四类:神经元前体型,神经元型,经典型和间质细胞型。
Nat Commun:有效抑制成胶质细胞瘤复发的新靶点
PLoS Biol:研究者发现阻止恶性胶质瘤扩散的新方法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可以运送钠离子、钾离子和氯化物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以为恶性胶质瘤(一种常见的致命的脑癌)如何迁移以及侵入健康大脑组织提供一定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研究文章中,作者指出,目前市场上一种便宜的FDA批准的药品就可以用于减缓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转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