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 Gene Bio:杨祝良等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文章中...
Oecologia:丁建清等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生物学课题组黄伟博士在丁建清研究员和院外籍研究员、美国莱斯大学Evan Siemann教授指导下,比较研究了乌桕入侵地种群(美国)和原产地种群(中国)在不同竞争强度胁迫下对专食性昆虫和广食性昆虫取食危害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ecologia上。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
:天山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波动对物种影响
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的波动会影响物种当前的遗传分布格局。例如,研究显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这一地区的大部分物种的遗传结构产生影响。根据地磁学的证据以及孢粉资料显示,天山山脉在第三纪末期经历了强的隆升,而在第四纪末期有着多次的干冷-暖湿的循环。而天山山脉的古地质事件及这一地区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物种当前的遗传格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进口橄榄油“大举入侵”,澳洲厂家呼吁“支持国货”
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
Nature:基因表达和物种差异
基因组分析能够揭示有可能决定着物种间差别的蛋白编码变化,但物种之间基因型差别中很多都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性突变所造成的结果。Brawand等人利用高吞吐量RNA测序方法来研究来自所有主要哺乳动物分支的10个物种的六大器官(皮层、小脑、心脏、肾脏、肝脏和睾丸)中哺乳动物转录组的演化动态。
Ann Bot:穇属异源四倍体物种杂交起源研究获进展
禾本科1/5物种起源于杂交事件,重建低拷贝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为解释物种杂交起源提供了证据。穇属(Eleusine Gaertn.) 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核心群Chloris group,约10种,分布在热带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和热带南美洲,是典型的适应辐射类群。该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Peer J:扁虫“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