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

本文作者通过果蝇重组近交系来研究“上位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非加和性相互作用)在影响种群适应性中所起作用这个问题。

2013-12-05

J Biogeo:于明坚等千岛湖岛屿面积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geography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科院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of plants and birds on land-bridge islands: effects of island attributes and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species groups,”...

2012-11-18

Methods:颠覆寄生虫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熊蜂为了觅食而广泛地寻找物种丰富的花丛

一项研究发现,本地的熊蜂为了觅食而长距离地寻找物种丰富的花丛,而且提示这些蜂的觅食距离取决于花丛的多样性而非密度。Shalene Jha 和Claire Kremen使用一种种群遗传学方法研究了Bombus vosnesenskii这种熊蜂的觅食模式,这是一种濒危的本地授粉者。这组作者对加州8个研究区域的工蜂进行了取样,并根据它们的DNA的13个微卫星位点确定了这些个体所属的蜂群。

2012-12-26

日本建濒危物种精子银行 计划在火星复活它们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日本科学家建立一家动物精子银行,用于保存濒危灭绝物种的“种子”,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在其它星球重建这些动物种群。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干燥技术,现已成功保存了两种濒危灭绝灵长目动物和一种长颈鹿的精液。

2013-08-30

基孔肯亚热: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入侵美洲

最近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和阿拉伯半岛冠状病毒病例上,然而专家指出,另一个威胁-基孔肯亚热的传播正在悄悄进行,这种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引起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皮疹。这种病毒虽然不会致死,但症状加重会致残,针对此病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潜在向全球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风险远远高于中东冠状病毒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埃博拉病毒,预计基孔肯雅病毒引入到美洲、欧洲或者两州都会引入的病例数

2014-08-20

Nat Materials:新型微芯片技术或可揭示肿瘤细胞如何转变至入侵模式

近日,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芯片设备,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清楚地观察到癌细胞的转移及入侵过程,这种设备也可以帮助检测新型的癌症药物,未来或许会被用于研究癌症转移的机械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

2014-08-19

缓慢清除入侵物种可挽救本地物种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更有效地保护本土物种以控制入侵物种的新框架,但他们说,其实施可能要比传统的方法花更长的时间。

2014-06-02

GEB:李义明等外来物种气候生态位漂移研究获进展

生物入侵给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危害。如何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和扩展风险对制定保护对策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预测工具是生态位模型,其前提假说是气候生态位保守性,即物种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保守的特

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