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拜瑞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房颤者发生脑中风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日前发布公告称,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口服药物拜瑞妥已被批准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房颤引发的血栓可以运行到大脑,进而阻止血液流动并导致可以致残的卒中发生。”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官员诺曼·斯托克布里奇说,“拜瑞妥的获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12-02-03

PACE: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使用达比加群优于华法林

达比加群是新开发的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抗凝药物,其抗凝效应受饮食和合并用药的影响较小。另外,它在使用中无需监测凝血时间或调整剂量。RELY试验(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化评估研究)在房颤患者减少卒中和出血并发症方面,达比加群非劣于华法林。为了评估这一结论是否也适用于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已进行了两项研究。但两者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2012-12-26

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AF)胃肠道出血风险升高

达比加群酯是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抗凝血口服新药,最近2项研究发现,该药治疗房颤胃肠道出血风险升高。

2014-11-04

BMJ:“正常”甲状腺功能人群——TSH水平升高新发房颤风险增大

一项基于大量人口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新发房颤(AF)的风险和甲状腺功能相关,即使患者只是亚临床甲亢(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患者的AF风险也会提高. 根措夫特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Seimer博士说:该研究可能是”在初级治疗患者人群中进行,评估整个甲状腺疾病谱和房颤风险关系的首个研究”。

2012-12-21

达比加群可使需手术的房颤患者从更短停药中获益

德国殷格翰2012年6月28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于近日发表在《循环》上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需要接受手术的房颤(AF)患者中,达比加群酯 (Pradaxa?)比华法林明显缩短口服抗凝药物停用时间[1],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快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缩短了患者卒中保护不足的时间。此外,此项研究还发现,在手术48小时之内停用Pradaxa? 相较于相似时间内停用华法林,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更低[1]。

2012-07-04

房颤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 新一代抗凝药登陆中国

心血管流行病——房颤的卒中抗凝治疗不足的现状有望得以突破,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研制的新一代抗凝药物泰毕全(通用名:甲磺酸达比加群酯)日前正式在中国上市。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其有关。据统计,房颤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可怕的是引发相关性脑卒中。

2013-06-19

JAMA:降低房颤女性卒中风险仍需新策略

5月9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无论女性房颤患者是否服用华法林或风险特征如何,其卒中风险均高于男性。 既往多项有关房颤患者的研究表明,女性卒中风险比男性高40%~70%。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人推测可能与女性较少接受华法林预防治疗有关。

2012-11-18

FDA: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决奈达隆后死亡率高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严格按照已批准的适应证使用决奈达隆,即仅限用于治疗非持续性房颤。原因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决奈达隆治疗后,死亡和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FDA在12月19日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已经完成了对2009年7月获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Multaq,赛诺菲-安万特)的安全性审查。

2012-02-03

JAMA:心房颤动老年病人中女性的中风风险高于男性

5月9日,国际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一项检查老年患者被诊断患有心房颤动之后使用抗凝药华法林及中风风险的研究中,女性,特别是那些75岁以上者,其罹患中风的风险要高于男性,而这与其风险概况及华法林的使用无关,从而提示目前的用抗凝疗法来防止中风的做法对老年女性而言可能是不够的。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