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核酸药物:miR-186是开发基于miRNA的抗血管生成肿瘤疗法的一个有前途的靶点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主要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被定义为从先前存在的血管发展出新的血管。
中国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AMPK信号促进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机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多数死亡归因于远处转移。在肺癌的某个阶段,癌细胞会渗入血管,并转移到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转移到不同的肺叶。
高氧条件下通过抑制关键信号轴延缓肿瘤生长
为了帮助肿瘤生长和扩散,癌症细胞改变细胞外环境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释放代谢物、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重新规划其微环境。反过来,微环境可以对癌症细胞施加各种非细胞自主压力,包括营养和缺氧以及细胞外空间酸化。
J Exp Clin Cancer Res: 共同抑制这两个靶点极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2020年新增病例近100万例。这种癌症是一组肿瘤,影响不同的解剖位置,包括口腔、舌头、咽部、喉部和唾液腺。其中90%的肿瘤起源于鳞状细胞。
中国科学院:转录因子ARNT调节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的新作用
结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最近发现90%结直肠癌是由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力的失衡引起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性阻断已成为多种癌症类型癌症治疗的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其方法是通过振兴衰竭的T细胞。
复旦大学研究者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治疗乳腺癌新方法
在与癌症相关的妇女死亡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小部分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增强的恶性乳腺癌细胞被报道有助于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被命名为乳腺癌干细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的新机制
尽管癌症在外科手术或其他疗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大多数国家,胃癌(GC)的总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肿瘤和免疫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参与了GC的生长、转移和侵袭。
《癌细胞》:癌症免疫治疗重大发现!科学家首次证实,癌细胞PD-L1不抑制T细胞毒性,而是抑制T细胞浸润转移灶,促进癌症转移
这篇论文有两个出人意料的新发现:第一,肿瘤细胞PD-L1竟然不直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毒性;第二,肿瘤细胞PD-L1对肿瘤原发灶没有保护作用,而是通过与转移灶髓系细胞PD-1结合
Redox Biol:NADK是转移性乳腺癌的一个重要且急需的治疗靶点
癌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原发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和辅助治疗进行治疗,但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治疗实体瘤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防和/或治疗转移性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