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CS Nano: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大蓝闪蝶翅的导电神经导管

  周围神经损伤往往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人工神经引导导管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潜在替换材料。近日,我国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在《ACS Nano》杂志发表了题为“Conductive Nerve Guidance Conduits Based on Morpho Butterfly Wings for Periphera

2022-03-04

Science:哈佛大学用人类心脏细胞造了一只,可持续游动108天

  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生命不息跳动不止。但是心脏规律的跳动并不是由大脑发出的指令,而是心脏中的心肌细胞控制着整个心脏的跳动。然而,控制该过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受到斑马鱼的形态和运动姿势的启发,来自哈佛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培育出了完全自主的生物杂交鱼。该研究以:An autonomousl

2022-02-14

cosibelimab治疗皮肤状细胞(cSCC)疗效显著:总缓解率47.4%!

cosibelimab是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高亲和力、全人IgG1亚型单克隆抗体,与目前已上市的PD-1和PD-L1疗法具有差异化特征。

2022-01-27

eLife:斑马全脑转录图谱揭示神经元表型分子调控规则

  eLife在线发表题为The landscape of regulatory genes in brain-wide neuronal phenotypes of a vertebrate br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杰

2021-12-17

全球首个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状和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D-L1抗体择捷美®中国获批上市

近年来,得益于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肺癌的治疗策略持续优化,靶向治疗药物显着提高了具有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而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因受益人群广泛且兼具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特点,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后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特别是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2021-12-21

瓦氏雅罗(Leuciscus Waleckii)耐盐碱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科鱼类基因组学科技创新团队常玉梅研究员等人开展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耐盐碱机制解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ffects of Bicarbonate Stress on Serum Ions and Gill Tr

2021-11-07

Nat Cancer:揭示NR2F2通过促进癌症干细胞保持干性和抑制分化维持恶性状细胞癌状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干细胞与癌症实验室主任Cedric Blanpain教授及其团队证实NR2F2通过控制小鼠和人类癌症中的癌症干细胞和肿瘤维持,成为维持恶性肿瘤状态的重要调控因子。

2021-11-23

Front Neuroanat:新型改进型技术或能绘制出斑马的脑细胞连接性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改进型的方法来绘制斑马鱼的大脑结构,这一研究进展或能帮助理解人类大脑的功能。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