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学者用干细胞疗法让眼盲小鼠见到光明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湖北省“楚天学子”姚凯运用干细胞疗法,让先天性眼盲的小鼠首次见到了光明。这一研究成果8月底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立即引起关注。人类和哺乳动物眼体里的感光神经细胞一旦死亡,无法自主再生,结果就是失明。全球有上亿人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而造成视力损伤致盲,还有数十万先天性失明者终身生活在漆黑里,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姚凯结合干细胞与基因疗法,历时5年开发出“两步法”的对策,先
四名华人学者入选生物技术领域“顶尖转化学者”榜单
近日,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评选出了2017年度20位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转化学者”(top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四位华人学者光荣入选。他们的研究推动了基因疗法、细胞疗法、药物递送、以及医疗诊断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高光坪马萨诸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高光坪教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腺相关
Sci Rep:华人学者发现抗癌新靶标,死死控制脑胶质瘤命门!
2018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加利永研究所(Virginia Tech Carilion Research Institute,VTCRI)的研究人员表示一个涉及人体生物节律的基因也许是致命的脑胶质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标。这项新发现于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题为“Casein Kinase 1 Epsilon Regulates G
百余位中外学者探讨神经科技挑战:伦理担忧与监管难题并存
“脑电图图纸也许会读出人的意识”、“脑机接口技术可能使个人的行为被他人操纵”、“人造大脑的发明可能取代人类的角色”……这些形形色色的言论道出了人们对于神经科学的道德和伦理担忧。澎湃新闻专访了神经伦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就神经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2018年9月6日至7日,以“推动负责任创新 增进全球健康福祉”为主题的国际神经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研讨会的重点是探讨神
专家学者共话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临床研究
8月18日,2018年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临床研究新进展座谈会暨人民健康系统工程引领健康中国2030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卫健委科研所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干细胞专家就干细胞的临床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交流。会议提出,细胞治疗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新途径,目前我国干细胞的研究水平走在世界的前端。每一个成果都是科学家、医师们,经过无数次的临
Nature重磅:华人学者让先天眼盲小鼠首次看见光明
今天,《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项华人学者的重磅研究。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Bo Chen教授团队使用再生疗法,让罹患先天性眼盲的小鼠首次见到了光明!据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00万名患者受到了眼盲症的困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视网膜神经元的退化。在斑马鱼中,不少研究人员们看到了使用再生疗法治疗眼疾的希望——原来在眼睛受伤后,这些动物眼中的Müller胶质细胞(Mü
Oncogene:中国学者发现胃癌诊断潜在标志物 或有助于胃癌诊断治疗
2018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中第二大类型,尽管目前已经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胃癌病人的预后情况仍不乐观,如何提早诊断及时治疗并能够防止癌症复发是治疗胃癌的重大难题。代谢紊乱是胃癌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胃癌中CAB39L是肿瘤代谢的一个新调控因子
Cancer Immuno Res:港中大学者构建杀伤力更强的NK细胞 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2018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然杀伤细胞(NK)是抗肿瘤免疫早期阶段发挥作用的效应细胞,但癌细胞能够通过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TGFβ1抑制NK细胞的作用。NK细胞的发育和活性很大程度上受到Smad3依赖性肿瘤微环境的抑制。因此通过抑制SMAD3表达促进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或可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策略。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稳定沉
Oncogene:港中大学者发现联合使用靶向药可有效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2018年7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目前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研究报道家族型神经母细胞瘤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体细胞突变有关,并且ALK的异常激活还会引起散发性神经母细胞瘤,但是ALK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子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揭示。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Brut
Oncogene: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结直肠癌抵抗失巢凋亡的新机制
2018年7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失巢凋亡是由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和其他细胞失去接触而诱导的一种特殊的程序化细胞死亡形式,在机体发育、组织自身平衡、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失巢凋亡也是癌症转移需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障碍,结直肠癌具有高转移率会导致病人死亡,但结直肠癌抵抗失巢凋亡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最近来自中山大学的学者们对结直肠癌细胞如何抵抗失巢凋亡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