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羟甲基酮类化合物的酶促合成及转化应用方面获进展
该团队构建了一锅多酶反应体系,解决了多酶体系的匹配难题,实现了对映选择性互补的1,2-二醇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且产物对映选择性达到97-99% ee、分离收率为52-97%。
Mol Cancer:环状RNA hsa_circ_0000467通过促进eif4a3介导的c-Myc翻译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
本研究发现circ467可以通过结合eIF4A3提高c-Myc的蛋白翻译效率,从而促进CRC的恶性进展,该工作为CRC的进展机制和CRC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见解。
放疗响应药物领域获得新进展
该工作基于有机光致电子转移(PET)原理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放疗射线响应的基团,并成功应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设计中,解决传统ADC药物脱靶及释放效率低的问题。
基因疗法新进展——基因“缝合术”!Science:利用核酶将较小的mRNA拼接在一起,有望治疗由较大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StitchR技术不仅可以与多种不同类型的载体结合使用,还可以高效地与任何mRNA序列结合,这为它在多种疾病和应用中的广泛使用打开了大门。
Nature:重大进展!新研究揭示细胞因子IL-33促进三级淋巴结构形成机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治疗胰腺癌的免疫疗法
一种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对于治疗胰腺癌尤为重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不如治疗其他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和黑色素瘤)成功。
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获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利用RNA-seq、ATAC-seq和CUT&Tag技术,绘制了田间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
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糖肽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该研究证实了双环糖肽类化合物CHM生物合成中3个P450酶的功能,并利用酶学和计算化学等方法揭示了DmlH催化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由水介导的双自由基机制。
AD:大连医科大学团队首次发现,小脑放射组学网络综合模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和预测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区分认知正常和轻度认知障碍的个体(曲线下面积AUC=0.94),还能有效预测认知正常向MCI转化的风险(AUC=0.818)。
PLoS Digital Health:科学家有望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可靠地预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进展
来自鲁汶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机器学习模型或能可靠地告知临床医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残疾进展情况。
Mol Cancer:科学家识别出能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特殊蛋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JUN能通过对衰老和炎症相关的基因进行转录调节,从而扮演肿瘤抑制子的角色,并能减缓前列腺癌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开发新型疗法策略从而阻碍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