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科院王二涛课题组揭示根瘤菌内共生进化的关键事件
2020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豆科植物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不同,可以与固氮根瘤菌形成根瘤共生。科学家们在17世纪就已描述了豆科植物根瘤的解剖结构,在19世纪发现根瘤细胞容纳内共生根瘤菌进行固氮。豆科植物皮层在发育上与非豆科植物的皮层不同:它可以对植物激素或根瘤菌的共生信号作出反应而去分化,从而使得根瘤器官从头发生,以容纳固氮根瘤菌。然而,为什
Cell Systems:科学家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加速人类肝脏类器官的开发
2020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合成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利用血液和胆汁处理系统创建出了人体肝脏类器官,当植入到肝脏衰竭的小鼠体内后,实验室培养的替代肝脏就能有效延长小鼠的寿命。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未来研究人员或许有望在牺牲精度或
BMC Bioinformatics:科学家开发出能识别疾病相关基因的新型算法
2020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Bioinforma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光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算法,或能帮助评估基因对人类机体多种生理学过程的影响,包括疾病的发生等。疾病或有脱发倾向、肥胖或视力较差往往与特定基因有关,为了阐明影响患者病情的原因,研究人员就有必要从基因组中寻找到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进化、感染与抗干扰素机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11月30日黑龙江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进化、感染与抗干扰素机制”通过黑龙江省水产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评价专家组由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总站、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的7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总站邹民研究员任组长。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金星所长及相关处室领
大麦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Advanced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宋卫宁教授团队题为《Genomic and Phenotypic Divergence in Wild Barley Driven by Micro-geographic Adaptation》的研究文章。农学院已毕业博士生卞建新和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崔立操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聂小军副教
研究揭示phasiRNA的进化机制及作用特点
植物phasiRNA(phased,secondary,small interfering RNA)是由一些22nt miRNA诱导,依赖RDR6,最终由特定DCL蛋白对双链RNA连续切割形成具有相位分布的次级小RNA。禾本科植物生殖发育阶段的花药中大量表达21nt和24nt的phasiRNA,分别由miR2118和miR2275诱导
研究揭示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创新的多种遗传进化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在反刍动物瘤胃进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并以“Modes of genetic adaptations underlying functional innovations in the rumen”为题,于11月5日《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该论文
“沉默突变”可能使新冠病毒获进化优势
新冠病毒从野生动物“跃迁”至人类后为何变得如此难以遏制?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发生的一些“沉默突变”可能起到了促进其传播的作用。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先前研究发现,编码刺突蛋白的新冠病毒基因可能在人体中发生了有利于该病毒生存的突变。杜克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在美国《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
鱼类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研究获进展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进贤课题组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发表关于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基础,为生物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认知,并对预测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进化策略具有理论价值。环境变化背景下生物的适应性进
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与会专家认为,项目系统调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鱼类70多个种(亚种),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鱼类优势类群和重要区域,采用形态学、生态学、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等方法开展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原鱼类物种演化过程和多样性的认识。青藏高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