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发现鼻两侧对视觉加工表现出不同的调制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视觉和嗅觉都可以帮助人类习得和辨认物体,同时这两种通道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已有的研究显示,视觉信息可以促进人们对相应嗅觉信息的探测,嗅觉信息也能反过来调节视觉信息的加工。但是人们对于这种跨通道交互作用发生在大脑加工的哪个阶段还不是很清楚。
PNAS:视觉基础进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
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视觉具有关键作用的感光蛋白——视蛋白,其进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且经历了更少的遗传变化。视觉的遗传起源仍然不清楚,这部分是由于对最早拥有视蛋白的后生动物之间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的报告的不一致。 Davide Pisani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计算分析,从而检验了迄今提出的关于视蛋白进化的每一个假说。
:猕猴腹侧视觉通路对不同视觉运动特征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功能构筑和神经机制
9月26日,《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tinc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processing different motion signals in V1, V2, and V4 of macaque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主要由来自中科大的访问博士研究生安旭同学,助理研究员弓洪亮和导师王伟研究员及其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J Neurosci:首次揭示控制大脑活动可改善个体视觉敏感度
2012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影像学威康信托中心的研究者揭示,训练个体控制其大脑的活动可以增强其视觉敏感度,这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反馈”方法未来将会有一天用于改善那些大脑功能异常个体的脑功能,比如中风患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Cell:开发出揭示视觉棒状感觉纤毛三维结构的新技术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种名为“电子断层扫描术”的新技术,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创建了一种三维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视觉棒状感觉纤毛由于遗传突变而引发的改变,以及帮助研究者揭示遗传突变如何影响视觉棒状感觉纤毛转运视觉感知蛋白质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上。
Cell Stem Cell:利用人多能性干细胞产生能够自我更新的内皮层祖细胞
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小鼠胰岛图片。β细胞能够通过绿色胰岛素染色而被识别。胰高血糖素用红色标记,而细胞核用蓝色标记。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Science:果蝇视觉系统研究获新发现
在以往对于视觉系统的研究中,物体的颜色和运动状态被认为是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来传播的,但是这些来自不同通路信息是如何整合在一起,使大脑接收到完整信息至今还是个谜。比如在果蝇中,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一种吸收光谱的感光细胞R1-R6是专门感受物体运动的,而R7和R8,有多种吸收光谱,能够感受物体的颜色。 在本文中,研究者发现,R7和R8也能够感受物体的运动。
发现抗抑郁药物可诱导成年个体大脑皮层产生新的神经元
2013年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了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可以诱发成年人大脑正常皮质产生新的神经元。
Nature:皮层的连接方式与感觉
大规模活体记录工作已经揭示了关于皮层细胞群怎样编码感觉信息的很多奥秘,而在遗传学及circuit-mapping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使得对神经回路的识别、定性和控制成为可能。 正如Kenneth Harris 和 Thomas Mrsic-Flogel在这篇Review文章中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正在融合。
快速眼睛运动与视觉感知
当我们看一个视觉场景时,我们会做快速眼睛运动 (被称为“扫视”),它们将该场景的不同部分带给“中央凹”(视网膜最敏锐的区域)。这些眼睛运动造成视网膜的图像发生实质性偏移,但我们对视觉世界的感觉却是稳定的和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