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hena治疗罕见病AL型淀粉样变性药物NEOD001临床前期研究取得进展
--Prothena公司最近宣布,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名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病药物NEOD001最近在一项临床I/II期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J Neurosci:揭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关键蛋白质
近日,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神经细胞如何向大脑“发电报”的内在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或许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研究团队表示,如果轴突不能正常发育,这就会导致先天性疾病,如智力损伤等。
Hepatology:脂肪细胞分泌因子抵抗素诱导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和德国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脂肪细胞分泌因子抵抗素(Resistin)诱导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于1月25日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J Clin Invest:炎症因子或可增加衰老视网膜变性可能
7月16日,J Clin Invest.杂志在线报道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缺乏神经保护性因子可能是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的重要诱因。 由多个基因影响的细胞过程的异常和整个生命进程中各种细胞损伤的积累,决定着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进展,但其复杂的病因知之甚少。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邻的上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细胞衰老的影响,这可促进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ARD)。
Mutagenesis:miRNA可区分马兜铃酸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在从马兜铃物种的草药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病症,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愈。
JAMA:口服氟喹诺酮类或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
4月4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似乎会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已被证实与多种眼毒性有关,包括角膜穿孔、视神经病和视网膜出血。不列颠哥伦比亚儿童与家庭研究所的Mahyar Etminan博士指出:“由于这类药物还被警告可能引起肌腱断裂,因此人们更加担心其对眼结缔组织的影响。
JAFC:每天一杯咖啡或可抑制个体的视网膜损伤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每天喝一杯咖啡或可抑制视力的恶化以及视网膜的损伤。
:生活经历会改变性格
人的性格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许多人事隔几十年再遇到小学同学往往会发现,世事沧桑似乎已使对方变了一个人。德国近日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分析结果从统计学角度证实了这一点。 德国明斯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2005年至2009年间进行的一项涉及1.5万余名德国人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和退休等重要人生历程对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的影响,进行了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