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斑马黑白相间的条纹是为了防止蚊子叮咬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表示,尽管斑马身体上的黑白斑纹被认为是一种伪装,但它还有另外一种作用——使携带疾病的苍蝇远离它们。这听起来有些怪异,最新研究表明苍蝇很难落在斑马的黑白斑纹上,斑

2015-03-26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2012-11-18

PLoS ONE:通过遗传修饰蚊子基因组来有效控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

2013年3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基因破坏技术成功地改变了蚊子眼睛的颜色,这将为开发抑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的疗法提供帮助和希望。 研究者Zach Adelman和Kevin Myles一直致力于虫媒病的研究,并且基于遗传学的角度开发出了新型的疾病控制方法。

2013-03-23

PLoS ONE:首次发现疟疾或是通过蚊子对人类气味的特殊喜好来进行传播

2013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卫生学和热带医学学校等处的研究者首次揭示了感染疟原虫的雌蚊子相比未感染的雌蚊子更易于被人类的气味所吸引。相比未感染恶性疟原虫的雌蚊子来讲,感染的雌蚊子被人类气味吸引水平是前者的3倍多。

2013-05-20

PRSBBS:新型技术可对蚊子操控来有效抑制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2013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墨尔本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将疾病阻断的细菌引入蚊子,这或许可以抑制诸如登革热、黄热病以及疟疾等疾病的传播及危害。

2013-04-12

Genetics:解析蚊子群体的基因复杂性或可有效控制疟疾传播

2013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西非、美国及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对蚊子(冈比亚按蚊)的研究揭示,原本认为分为两个种的冈比亚按蚊,实际上由于其频繁的交配从而导致了其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种形式,形成的“杂种”冈比亚按蚊或许对于我们开发耐药性的杀虫剂或者抑制疟原虫的疗法提供帮助。

2013-04-02

PNAS:蚊子如何在和雨滴的碰撞中幸免于难

近日,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中,作者发现了蚊子在飞行中与雨滴相撞如何存活下来。飞行器的机翼被设计成能抵御雨对阻力、升力以及失速角的影响,但是雨滴大小的蚊子的身体——它们常常在多雨地区兴旺繁殖——如何设法在飞行中幸免于撞击仍然是一个谜。David Hu及其同事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下了一个丙烯酸笼子里飞行的按蚊在接触到模拟降雨的喷水时的情况。

2012-11-18

Scientif Rep:揭示为何蚊子在夜间更容易嗅出人类的气味

2013年9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Notre Dame's Eck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非洲疟疾的主要载体-冈比亚按蚊能够在夜间更好地嗅出人类宿主的气味。

2013-09-03

科学家培育无精蚊子阻止疟疾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种无精蚊子,把这种无精蚊子大量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可能有助于阻止疟疾传播。 疟疾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引起。随着抗药疟原虫的出现,控制疟疾日趋困难。许多科学家因此提出通过遗传学手段制造无精蚊子,让与其交配的雌蚊无法产生后代,从而根治疟疾。这一理论的关键在于,雌蚊能够不加区分地与这些雄蚊正常交配。

2011-08-12

PLoS ONE:皮肤上微生物决定人对蚊子的吸引力

48个人对冈比亚疟蚊的相对吸引度 根据2011年12月28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人皮肤上的微生物决定着人对蚊子的吸引程度,这可能对疟疾传染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没有细菌,人汗液对于人鼻子而言是无味的,因此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在产生每个人特异性的体味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