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亚热: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入侵美洲
最近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和阿拉伯半岛冠状病毒病例上,然而专家指出,另一个威胁-基孔肯亚热的传播正在悄悄进行,这种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引起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皮疹。这种病毒虽然不会致死,但症状加重会致残,针对此病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潜在向全球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风险远远高于中东冠状病毒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埃博拉病毒,预计基孔肯雅病毒引入到美洲、欧洲或者两州都会引入的病例数
PNAS:疟疾感染可能增强宿主对蚊子的吸引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了疟疾的小鼠释放出一种与未感染疟疾的小鼠不同的气味谱,这让感染的小鼠对蚊子更具吸引力。相关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30日的《PNAS》杂志上。蚊子充当了疟疾感染的病媒,在吸食
基因技术改变蚊子性别构成
会叮人的雌蚊子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英国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10日报告说,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基因技术改变蚊子性别构成
会叮人的雌蚊子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英国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10日报告说,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PLoS ONE:通过遗传修饰蚊子基因组来有效控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
2013年3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基因破坏技术成功地改变了蚊子眼睛的颜色,这将为开发抑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的疗法提供帮助和希望。 研究者Zach Adelman和Kevin Myles一直致力于虫媒病的研究,并且基于遗传学的角度开发出了新型的疾病控制方法。
PLoS ONE:首次发现疟疾或是通过蚊子对人类气味的特殊喜好来进行传播
2013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卫生学和热带医学学校等处的研究者首次揭示了感染疟原虫的雌蚊子相比未感染的雌蚊子更易于被人类的气味所吸引。相比未感染恶性疟原虫的雌蚊子来讲,感染的雌蚊子被人类气味吸引水平是前者的3倍多。
给蚊子来份细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佩鲁贾大学(University of Perugia)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按蚊亚种进行细胞间细菌感染的证据,实验室研究数据显示,这种名为沃尔巴克体的感染可以减少蚊子病原菌的感染,对于开发有效控制疟疾传播的新型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Ele
Scientif Rep:揭示为何蚊子在夜间更容易嗅出人类的气味
2013年9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Notre Dame's Eck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非洲疟疾的主要载体-冈比亚按蚊能够在夜间更好地嗅出人类宿主的气味。
Nature:恐怖虫和现代苍蝇蚊子等同属双翅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项目编号91114201和 J121000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2月20日再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侏罗纪两栖蚊子及其幼态特征》。蜥虱(Saurophthirus)和恐怖虫(Strashila)是所有昆虫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两个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