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瞻性生物样本库到精准医学 “生物样本库-理性分子评价,创新药物筛选”-欧洲宫颈癌研究方案
宫颈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妇科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活检组织及血液样本易于获得,对未来制定精准医学策略至关重要。
小分子药物哪家强?2016年10大小分子药预测
都说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这话当然不假,从2000年以后大分子生物药物的发展规模大有和小分子药物分庭抗礼之势,但从历史积累和当年上市个数来看,还是小分子药物占据优势。虽然小分子药物被赶上或超越也就是时间
罗氏关闭四处生产基地,小分子药物何去何从?
今天罗氏宣布将关闭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四个小分子药物生产基地,裁员1200人。安置这些员工约需6亿美元,罗氏总共需要支出16亿美元。罗氏是老牌制药大厂,早期以Leo Sternbach发明的苯并二氮卓类小分子
Oncotarget:中国科学家发现攻克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抵抗的重要分子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target上的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显著抑制具有药物抗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长的小分子化合物,对于解决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获得性药物抵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PNAS:抗癌药物分子可能会诱导癌细胞侵略性增加
尽管个性化医疗已经初现曙光,大多数的分子疗法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癌症领域,癌细胞的抗药性始终很难解决。有的理论认为这些癌细胞能主动地重编程自己的信号通路(网络),来减轻抗癌药物带来的压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更加恶性的特征,比如侵略性增强。由美国费城威斯塔研究所领衔的一个联合课题组发现,一种针对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剂,能够诱导癌细胞的转录和信号通路被重编程。
Nature:科学家阐明药物来那度胺抵御癌症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团队通过研究揭开了癌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及帮助血液病症患者治疗的新型分子机理,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药物研发新观点:药物分子存留时间比结合强度更重要
2015年7月3日/生物谷BIOON/--最新一期的《Nature Medience》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总结了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新观点,作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药物分子结合在目标分子上面的存留时间,要比结合强度更重要。早在二十世纪初
四大制药巨头联合给药物分子相面:分子不可貌相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一篇由阿斯列康、礼来、葛兰素、和辉瑞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他们分析了四个公司在2000-2010年这10年间通过临床前研究准备进入临床开发812个药物的命运,
Cancer cell:靶向BCL2利用小分子药物治肺癌
近日,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治疗肺癌的方法,他们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小分子能够将BCL2从一个抗凋亡因子变为促凋亡因子,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天大南开学者携手构建智能抗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科学家们发现,从姜科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姜黄素,能够调控逾百种信号传导路径,既可作为抗癌药物分子,又具有逆转耐药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