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ports:上海药物所利用单转录因子及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肝细胞转分化
细胞间的转分化,也就是成体细胞不需要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阶段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类成体细胞,并实现功能性修复,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以肝脏为例,肝功能衰竭每年导致许多病人死亡,而可供移植的肝脏或肝细胞来源非常有限。同时,肝细胞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是研究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重要工具。如何获得无伦理问题又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细胞用于移植和新药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在几年前报道了利用数个转录
Nat Commun:生物工程改造微型蚕茧保护药物分子有奇效!
2017年7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种微型的蚕茧,能够保护敏感的药物分子在储存以及释放的过程中避免降解。他们希望这一技术能够延长药物的储存寿命以及能够帮助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方便人类生活是常用的手段。过去,科学家们受到自然界中酶促反应的启发生产能量,以及受到仙人掌的启
Science:能给特定细胞递送药物的新技术
近期Science上报道了由美国杜克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一种新方法——DART(Drugs Acutely Restricted by Tethering)。这种方法可以将药物运送给大脑中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从而为研究神经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靶向杀灭癌细胞,把化疗副作用降到最低!
发表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第242卷,第7期,2017年3月)的文章描述了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新药物递送系统。由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Horst A. von Recum博士领导的研究报告指出,由肿瘤周围的酸性环境激活
New Phytologist:发现大丽轮枝菌核定位效应分子跨界调节植物免疫抗性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寄主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每年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一样,该真菌依赖于其分泌的效应分子(effector,或效应蛋白
华西医院开发全世界首个CO小分子药物
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转化神经科学中心、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柯博文与周诚副研究员成功开发全世界第一个CO小分子药物。硝酸甘油的出现使得一氧化氮(NO)在心脏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而另一个同样重要
再鼎医药与GE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国际水平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中试生产示范基地
2017年3月30日,中国,上海——再鼎医药与GE医疗今日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宣布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中试生产示范基地。
Nat Med:科学家找到阻止儿童致死脑瘤的药物分子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种能够阻止一种侵袭性儿童脑瘤生长的分子。这种肿瘤通常都比较致命,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在美国每年有大约300名10岁以下儿童会罹患扩散型内因性脑桥神经胶质瘤(DIPG)。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e Medicine上。
Cell Chem 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新型药物分子 靶向作用调节细菌毒力的受体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深入揭示了一种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的分子途径,文章中,利用模拟细胞环境的新型工具,研究人员就重建了一种能够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的关键受体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诱发人类出现从皮肤乃至肺部等一系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