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及相关附件,双方将于2019年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中美科学家在肿瘤、眼和视觉系统疾病、环境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合作开展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具体项目说明和申请要求如下:一、 项目说明(一)资助领域:肿瘤(Cancer)【申请代码:H16】眼和视觉系统(Eye and Visual
《自然》重磅:阻断CAR-T“杀人风暴”!大牛团队揭示致命性细胞因子风暴缘起,现有高血压药物或可预防 | 科学大发现
人类与癌症的战争已经走入免疫层级,包括CAR-T疗法在内的诸多免疫治疗手段的出现,让我们对“治愈癌症”充满了信心。但它们也有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的副作用。免疫治疗一方面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另一方面,大量分泌细胞因子,也极有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CRS)。发烧、低血压、心脏问题尚且算轻,严重的时候,CRS会引发多器官衰竭,乃至威胁生命。目前我们还只能靠着临床团队的治疗经验来控制C
《自然医学》重磅:被忽视的免疫治疗真相!有些肿瘤内90%以上的杀伤性T细胞根本就不能识别癌细胞 | 科学大发现
免疫治疗的诞生让人类看到了“战胜癌症”的曙光。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医生,都希望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性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的抗癌能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武器[1]。在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中,如肿瘤突变负荷高等,PD-1抗体和PD-L1抗体发挥了很好的抗癌效果[2,3],在有些肿瘤中它们又显得很无力[4]。对于这种现象,很多科学家认为,肿瘤对杀伤T细胞的免疫抑制通路可
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科学》分别报道人体γ-分泌酶与重要底物Notch和APP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0日,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花开两朵,分别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报道了《人源γ-分泌酶识别底物Notch的结构机制》(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以及《人源γ-分泌酶底物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识别》(Recognition of amyloi
今年诺奖自然科学奖“写满”两个字:续命
国庆前三天,在你嗨翻时候,2018年度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类奖项已经尘埃落定了。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忙叨了三天。终于可以休息了,然而,小编竟然失!眠!了!翻身起床,重温一下我们的一线记者带来的真材实料:横竖睡不着,小编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续命”!生理学或医学奖自不用说。两年前,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自然》子刊:颠覆认知!科学家揭示CRISPR/Cas9切口全新连接机制,未来有望实现精准连接
从2013年张锋[1]和George Church[2]第一次使用CRISPR-Cas9编辑人体细胞算起,这项技术在人体细胞中的使用已经走过5个年头。虽然CRISPR被科学家使用的很溜,并已经走到临床试验阶段;但我们对Cas9的切割原理和切割后细胞修复机制的了解还比较少,甚至可以说它们还是个黑盒子。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吴强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Cas9切
《自然医学》重磅:癌症液体活检大突破!科学家首次证实血浆TMB可以稳定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时代,终于迎来了满足免疫治疗需求的液体活检技术。昨天,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David R. Gandara,和基因泰克公司David S. Shames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1]。论文首页基于Foundation Medicine, Inc(FMI)的液体活检技术,他们首次证实血浆中肿瘤突变负荷(bTMB)可准确重复测量,
《自然》子刊:99.9%新药研发失败诅咒有望被打破!科学家终于揭秘APOE4突变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奇特机制
本月,NIA-AA提出了新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框架,它与数十年来一直使用的方法不同。后者依赖于认知变化,如记忆丧失、空间感错乱、认知障碍等,新的框架则是基于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以实现在症状出现之前判断疾病[1]。目前,这种框架还仅用于研究,暂时不会进入临床。但是想象一下,在这种框架之下,阿尔茨海默病或许可以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一样,在症状出现之前就被早期发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毕竟对于
《自然》子刊:胎儿时期的血红蛋白,竟是治病良药!探索50年,科学家或为最经典的遗传疾病,找到了不可思议的疗法
从0.2厘米到170厘米,在开始衰老之前,人体的成长似乎一直都在做加法,尤其是在那不见天日的10个月里,加得飞快。5周的时间,加上了原始心血管;7周的时间,加上了四肢;10周的时间,加上了全部器官。好像没有人在意都有什么被减掉了,毕竟人体这么精密,减掉的大概都是进化中不需要的东西。可是现在,科学家们需要将一个“被减掉”的东西重新找回来。50年的时间,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在本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终
“微生物转化生物质油气燃料的能质传递强化机理”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2016年立项项目“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的主要研究工作中,微藻固碳过程的CO2多相传递机理和强化方法是该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项研究内容的支撑下,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程军教授研发提出的“微生物转化生物质制油气燃料的能质传递强化机理”于2018年4月11日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成果针对微藻转化CO2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