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1期临床试验表明一种增强型CAR-T细胞疗法有望治疗诸如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之类的高级别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靶向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高度表达的GD2抗原的增强型CAR-T细胞疗法。
《JAMA·肿瘤学》:哈佛团队发现,携带种系遗传变异的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次乳腺癌的风险飙升427%!
这项研究强调,遗传学检测对于40岁及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很重要,可以确定未来发生第二原发乳腺癌的风险。
Medicine Plus:我国科学家探讨了自噬绑定化合物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TPD策略——自噬绑定化合物,它们直接利用巨自噬途径进行降解,并证明其既能降解蛋白靶点,也能降解细胞器。
Sci Immuno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国梁/马思聪团队合作发现鞘脂代谢产物促进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营养谱的变化影响抗肿瘤T细胞反应。因此,对TME中代谢物进行系统、大规模和无偏差的定量分析对于识别免疫抑制代谢物并揭示潜在的代谢途径作为新的靶点来刺激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Cell Reports Medicine | 北京大学邱满堂等团队合作发现肿瘤内微生物来源的丁酸盐促进肺癌转移
该研究发现产丁酸菌Roseburia能够促进肺癌转移,而丁酸盐可以通过增加H19和MMP15的表达,直接促进肺癌细胞侵袭,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利用嵌入cGAMP的 PC7A 纳米颗粒激活cDC1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Gao团队创造了一种新的实验疗法,在 PC7A 纳米颗粒中嵌入了 cGAMP。这种组合最初用cGAMP刺激STING激活,然后将这种强烈的激活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科研人员实现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
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教授、张婷副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与培养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在轨试验,开创了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的先河。
BJH:科学家发现基因组修饰药物针对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敏感性的关键
本文研究为阐明疾病不断发展的DNA甲基化架构提供了全面的视图,或有望进一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低甲基化药物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上的巨大潜力。
老药焕新生,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OUT 了吗?
利巴韦林,又被称为病毒唑,在上世纪 70 年代被研发成功,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代谢产物可以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暂时阻止鸟苷酸合成途径,阻断病毒复制与传播。在上世纪 80 年代,利巴韦
Genes & Devel:免疫疗法联合新型实验性癌症药物或能明显改善机体的抗肿瘤效应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针对实体瘤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当与靶向作用特定类型癌细胞的免疫疗法相结合时或许就会变得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