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显著延缓肌营养不良症病情进展
近日,来自美国卡罗来纳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采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他莫昔芬(tomoxifen)或雷洛昔芬(raloxifene)进行长期治疗能延缓最常见的一种肌营养不良症(MD)模型小鼠的病情进展。结果显示,雄性模型小鼠和雌性模型小鼠接受这种疗法治疗一年后,心脏、呼吸、骨骼肌功能均有改善,同时骨密度增加。这项研究已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美国病理学》。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QI-Lo
SCRR:“嵌合体”细胞能够恢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关键蛋白缺陷
2018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由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们发表在《Stem Cell Review and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将正常肌细胞与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个体的肌细胞进行融合,并将其植入患有上述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能够显著地提高肌肉的功能。这些细胞叫做"嵌合体细胞",是由含有正常的dystrophin蛋白(肌肉结构性蛋白,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日本糖尿病研究新突破,血肌酐水平是关键
【血清肌酐水平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根据日本一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在6年内,低血肌酐水平的健康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几乎是基线血肌酐水平较高的男性的两倍。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授写到:“在餐后状态中,骨骼肌是胰岛素介导的血浆葡萄糖摄取的主要部位;因此,低骨骼肌质量与口服葡萄糖负荷后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有关。血清肌酐是骨骼肌代谢的唯一物质,与骨骼肌总量密切相关。因此,低血肌酐是2型糖
Summit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新药研发初现曙光
小编推荐会议:新药研发“推新选优”项目路演活动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生物技术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最近宣布,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新药ezutromid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数据。最新数据显示,ezutromid能够显着降低患有DMD的男性儿童患者体内的肌肉炎症情况。Summit公司开发的ezutromid是一种抗肌萎缩蛋白相关蛋白调节剂。
Mol Metab:情人节快乐,但吃巧克力要当心!
2018年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富含饱和脂肪酸以及糖类的食物不仅仅会导致肥胖,而且会引起基底核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导致抑郁、焦虑以及强迫症等症状,而且会破坏代谢平衡。相关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Metabolism》杂志上,作者是来自蒙特利尔大学营养学系的Stéphanie Fulton教授。Fulton等人给三组小鼠分别进行饲喂,其中前两组小鼠饲喂了含有相同卡路
失去挚爱的人,如何度过令人伤感的情人节呢?
2018年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情人节对每个有自己心爱的人的朋友来说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但对于爱人已离开人世的人们来说,这一天往往会十分难熬。对此,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为这些人提出了抚平自己内心情绪的方法。"情人节对于每个爱人已不在人世的人来说都是十分痛苦的,往昔的记忆浮现时往往会令人难以忍受",来自背了医学院的助理教授Jin Han说道:"但我们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降低这
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使用CRISPR纠正整条基因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
2018年2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美国和德国的跨国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通过新的CRISPR技术利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健康心肌组织的研究。在他们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上的这项研究中,他们介绍了他们如何使用CRISPR-Cas9技术克服此前使科学家们无法用该技术编辑DMD细胞的问题。图片来源:UT Southwestern Medical
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2018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CRISPR方法,这种新方法或许有望利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症患者机体的多能干细胞来产生健康的心肌,这种新方法还克服了此前研究人员对DMD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遇到的多种问题。图片来源:
首款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疗法正式启动
致力于根治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非营利组织Parent Project Muscular Dystrophy(PPMD)近日宣布,首例DMD微肌营养不良蛋白(microdystrophin)基因疗法在Jerry Mendell博士,Louise Rodino-Klapac博士和他们在位于俄亥俄州的全国儿童医院的团队的协助下,于本月初正式启动。该试验部分由PPMD在2017年初提供的220万美
两团队合作发现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新基因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利用一个催化赤霉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