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10秒开出肿瘤处方 和医生方案一致
上午10点钟,有着20多年肿瘤临床经验的肿瘤科主任陈锦飞,一边思考,一边把一名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数据输入给电脑里的助手"沃森",包括治疗史、分期特征、转移位点、危重病情况等。"思考"了不到10秒钟,沃森智能系统就开出了一张详细的西医诊疗方案分析单。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陈锦飞:“阿霉素加环磷酰胺,前面四个周期再加一个紫杉醇,再加一个分子靶向药进行治疗,方案跟我们临床上诊疗提供的方案
华裔女科学家发明可分拣运输的DNA机器人
一条腿,两只脚,一条胳膊,一只手,身高仅20纳米的DNA机器人正在工作。它每迈一步的距离是6纳米,是人类步长的亿万分之一。别看这一步,DNA机器人需要5分钟来完成。遇到目标“货物”时,DNA机器人的“手”会抓起,将其放至目的地。上述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钱璐璐的实验室在《科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具有分拣功能的DNA机器人,其递送货物的成功率为
机器人穿上“白大褂” 你敢让它做手术吗
装有手术钳的机械臂伸缩,其中的芯片自动传输数据,记录完成的手术量。根据设在上海的长海医院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引进首台手术机器人至今年2月,我国已累计开展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已成为现实。然而,当你真正躺在病床上,是否会有这样的担心,电压不稳它会乱挥刀吗?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全球最忙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房中,69岁的罗丹做机器人
瑞士开发能完成眼内注射治疗黄斑变性手术的机器人
黄斑变性是瑞士老年人视力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导致视野模糊、丧失阅读和驾驶能力,严重的甚至眼睛只剩一些光感。目前医学界对黄斑变性尚没有根治手段,但采用向患者眼内注射药物,可以延缓病变进程,帮助患者保持和改善视力情况。患者每间隔一定时间(3-6周)需要接受一次治疗,瑞士每年进行这种注射术约10万人次。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眼部局部麻
机器人成为医生的“高级助手” 让宫颈癌远离中国妇女
2017 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AI)应用的“元年”。除了因为对弈柯洁而爆红的 Alphago 外,“AI+医疗”的高速发展在国内外关注度也日渐走高。在日前由国务院侨办、湖北省政府及武汉市政府举办的“2017 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上,由归国创业的孙小蓉博士带领团队研发成功的一款专用于癌症肿瘤早期筛查的机器人“LANDING”,如同会下围棋的 Alphago 一样,在现场国内外专家的见证下,和与会
国内首例机器人荧光显像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成功
6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一位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成功实施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荧光显像辅助技术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加盆腔扩大淋巴清扫术,目前病人恢复良好。荧光显影辅助技术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极其敏感地发现转移性淋巴结,在保证肿瘤清除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真正实现靶向手术、精准医疗。该患者今年62岁,因体检发现PSA升高
张建伟院士聊“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医疗科技的融合”
编者按:对人工智能而言,医疗领域一直被视为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领域。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虚拟护士助理、健康管理、医疗风险分析、药物挖掘、辅助诊断、医学研究和营养学等。纵观我国的政策,在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都明确指出到2018年将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在重点领域将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和人才,这对一些初创企业来讲刚好
新型机器人技术追踪癌症信号通路,及早发现癌症迹象!
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癌症类型之一。日前,来自亚历山大大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创新机器人技术研究棕色色素痣如何以及为什么变成恶性黑色素瘤。这一发现会使未来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变得十分容易。研究人员还强调,为了避免恶性黑色素瘤,在使用很多化妆品和面霜的时候都应该格外小心。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知道是哪些基因突变诱发棕色色素痣诱变为恶性色素瘤,但是对于在恶性黑色素瘤发展的过程中,蛋白质和信号通
轻松做肠镜,全球首个“药丸”机器人来了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改变,使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等疾病得到广泛的关注。肠镜检查成为了结肠和其他肠道疾病诊断的标准诊断方式。最近一项发布在消化道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2017 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结肠镜检查方式——磁控胶囊机器人。传统的结肠检查方式是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式的检查方式,通过一个末端装有电子摄像机的电子内镜,长度约 140cm,可弯曲,由患
日本用机器人进行生命科学实验 防止学术造假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 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小组在使用机器人自动进行生命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成功。研究小组让多台机器人进行同一项实验, 确认了得出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在生命科学领域, 由于实验人员不同产生的结果差异非常大。即使是相同实验也往往得出不同结果, 重现性低已经成为问题。通过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实验, 有助于提高研究新药的效率和防止学术造假。参与项目的机构将程序装入市场上销售的双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