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家阐明机体细胞糖酵解与基因转录之间的神秘关联
2018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脂肪细胞分化期间,NAD+的合成和消耗或能整合葡萄糖代谢和基因转录过程;文章中,研究人员深入阐明了机体中的葡萄糖如何转化成为脂肪,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疾病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图片来源:Science (2018). DOI:
解析出端粒酶的结构使之成为可能
2018年4月30日/生物谷BIOON/---制造药物就像试图在分子水平上开锁。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你能够随机地尝试数千个不同的钥匙,以便希望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制药业一直都在这样做---有时会筛选数十万种化合物,以便观察它们是否与某种酶或蛋白相互作用。但不幸的是,它并不总是有效的---药物分子形状的数量[1]要比自从宇宙诞生以来流逝的秒数还要多。或者,就像一名顶尖的黑客,你能够利用X射线照射你想
美国科学家潜心研究30年,迎来端粒酶重大突破,有望逆转衰老问题
【长期寻求的端粒酶结构为治疗衰老、癌症的新药铺平了道路。】端粒酶,因为它在癌症和衰老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制药公司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阻止它,阻止癌症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或者促进它创造一个青春的源泉。然而,到目前为止,酶复合物的结构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最终获得了rna -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的详细描述,这是药物设计的一个突破。用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测定人端粒酶全酶结构的空间填充模型。端粒
Science:构建出真涡虫细胞类型转录组图谱
2018年4月24日/生物谷BIOON/---真涡虫是一类相对简单的动物,具有不同寻常的生物学特征:成年真涡虫维持着其他有机体仅在胚胎中短暂存在的发育信息和祖细胞(progenitor cell)。真涡虫获得人们的大量研究,部分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再生丢失的或受损的身体部位的独特能力。图片来自Christopher Fincher/Whitehead Institute。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怀特
表达端粒酶的肝细胞可再生肝脏
2018年4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正常细胞更新或组织损伤期间,表达高水平端粒酶的肝干细胞在小鼠中起着再生肝脏器官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通常与抗衰老相关的蛋白。这些肝干细胞分布在整个肝叶中,使得不论这种损伤的位置发生在哪里,它们都能够快速地自我修复。了解肝脏的这种修复和再生的卓越能力是理解这种器官停止发挥功能(如在肝硬化或肝癌病例中观
转录组学研究领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转录组学,即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转录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研究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Cell:基于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小鼠全细胞图谱发表doi:10.1016/j.cell.2018.02.001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郭国骥教授团队在单细胞组学技术及哺乳
Cell:揭示转录因子IRF8拉响细菌感染警报机制
2018年3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被称作IRF8的关键分子,它有助于免疫系统快速地识别和抵抗沙门氏菌、军团菌和假单胞菌等危险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3月22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RF8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of Naips for NLRC4 Inflam
单个细胞转录组测序成本降至1美分!《科学》期刊发布重磅SPLit-seq技术
许多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都源于某些类型细胞的功能障碍。对这些类型的细胞进行深度分析、发掘致病基因,将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病因和进展情况,进而帮助开发出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细胞进行分类是现阶段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现有方法价格昂贵,且需要专门的设备,严重阻碍了单细胞研究的广泛开展。近日,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单细胞测序技术带来了突破,有望将单个细胞的测序成本降至
生孩子或让母亲端粒衰老11年!
2018年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由乔治梅森大学全球和社区卫生系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新研究发现和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相比,生过孩子的女性端粒更短。端粒是我们染色体上DNA末端的帽子,可以帮助DNA复制,但是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变短。过去研究已经发现端粒的长度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但是这项研究是第一项检测生孩子与端粒长度关系的研究。图片来源:PD-NASA; PD-USGOV-NASA他们
类转录化学药物诱导型基因组编辑和转录激活系统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生物学变化多受到高度动态的分子事件调控,为了更精确的理解并研究这些过程,应用条件性可诱导的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此前,得到广泛应用的药物诱导技术之一是通过配体结合激发雌激素受体蛋白(ER)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在没有激素配体的情况下,ER与热激蛋白(hsp90)结合定位于细胞质中;一旦与配体结合,ER与hsp90解离,并转运到细胞核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