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科研人员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的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具有促进软/硬组织特异性细胞再生活性的作用,被
中美科研人员合作揭开玉米叶片面纱
记者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学校科研人员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利用高通量研究玉米转录因子调控位点技术、借助大规模转录因子数据重构玉米叶片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这一进展将帮助玉米基因编辑有的放矢,相关成果已于9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取得此次科研进展的研究团队,分别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康奈尔大
从县域医疗市场看医共体的趋势
随着《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的发布,县域医共体的发展进入实质性的推动阶段。不过,在大医院的持续扩张和支付改革的深入,医共体的发展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作为三级医院之外最大的医疗服务市场,县域市场的发展正在逐步获得关注。但县域市场未来发展的态势仍不明朗,虽然医共体已经在全国获得推开,但依靠行政强力合并
Nature综述:疫情之下 全球免疫肿瘤学疗法的最新趋势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主要模式之一。今年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免疫疗法的开发和临床试验受到了什么影响?在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疗法已经上市的环境下,在研免疫疗法的热门靶点是否有所改变?日前,纽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篇
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抑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药学团队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小分子抑制剂IHMT-TRK-284。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药物化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TRK主要包括TRKA、TRKB和TRKC三个亚型,分别由NTRK1、NTRK2和NTRK3
科研人员开发出形状记忆多通道神经修复导管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员赵晓丽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范存义团队合作,研发出基于形状记忆纳米纤维膜构建的快速自成型多通道神经导管,促进神经突触的延伸生长及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的修复。相关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Multichannel Nerve Guidance Conduit Base
“药”聚兰州,“园”梦未来 ——后疫情时代,洞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新变革 新趋势 新机遇
2020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The 4th CBPCA Annual Conference 2020) 尊敬的 先生/女士:在国家产业宏观思路指引下,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伴随医改深化
科研人员研发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视力健康管理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戴亚康课题组研制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配套的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可为学校、家庭和视力保健等机构高效、智能化开展学生近视筛查和视力健康管理赋能。自助式视力筛查仪根据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中的近视力表视标数据和测试距离自主设计,视力检测范围为4.0至5.2,视力检测精度为±0.1,平均检测时间为1分钟,经苏州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使用肠道微生物组作为控制蓝耳病的工具
美国农业部资助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使用肠道微生物组控制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的研究。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是猪群重要经济性疾病,该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往往引起继发感染,造成猪的多病原肺炎,在生长猪中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尽管有商品疫苗用于减轻该病毒给猪带来的影响,但是当前可用疫苗通常被认为不足以实现对疾病的控制。因此存在寻找替代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