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肿瘤微环境响应磁共振纳米诊疗剂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邹多宏团队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纳米复合物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相关工作已被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 接收发表(DOI: 10.1016/j.biomaterials. 2018.12.004)。纳米诊疗一体化是当前研究肿瘤个性化治

2018-12-21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对神经细胞相互作用成像的新型技术

2019年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该技术能对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成像,基于一种能使得组织、器官甚至整个生物体透明化的方法,该技术有望给神经系统领域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图片来源:erturklab这种新型的生物成像技术能帮助深入理解哺乳动物和其它生物体机体中神

2019-01-04

Nature:世界上最强核磁共振成像仪正在将人类成像研究推向新的极限

2018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17年12月在美国明尼阿波里斯市一个寒冷的早晨,一名男性走进了一个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此前只有猪进去过),随后他冒险进入了全球最强的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中来对其全身进行扫描。首先他换上了医院的长袍,同时研究人员确保其身上没有任何金属物质,包括戒指、金属植入物或者心脏起搏器等,任何金属可能都会被强大的10.5特斯拉核磁共振成像仪所撕裂,这台全球最

2018-11-09

Nat Commun:深圳先进院在磁共振影像示踪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研究中获进展

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团队在磁共振影像示踪细胞治疗脑胶质瘤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MR imaging tracking of inflammation-activatable engineered neutrophi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surgically treated glioma”(《磁共振影像示踪的中性粒细胞药物输运体系靶

2018-11-16

布鲁克|磁共振-质谱技术联用让新药筛选“如虎添翼”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耗时长,成本高,风险大。除了研发投入要加大以外,药物研发流程包含多个试验环节,不同环节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技术或平台,需要上游和下游技术的有效配合,如果可以简化整个工作流程,在早期研发阶段就能进行更多的预判就可大大避免失败的风险。10月31日,2018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Analytica China 2018)期间,布鲁克公司旗下Biospin部门携以磁共振技术为核心的全线

2018-11-02

医科达于进博会发布全球首台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

2018年11月7日,全球精准放疗先驱医科达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发东方”交易会上发布了全球首台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Elekta Unity与新型无创伽玛刀Leksell Gamma Knife® Icon™。本次进博会期间一同亮相的产品还有医科达新一代高精动态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Elekta Axesse与智慧放疗解决方案。选择在进博会上举办革命性新产品的亚洲首秀,代表着医科达造福中国患者

2018-11-07

Cell:科学家开发新型超分辨成像技术揭示细胞器互作新现象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博士Eric Betzig、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Visualizing intracellular organelle and cytoskeletal interactions at nanoscale resolution on millisecond t

2018-11-04

Clin Cancer Res:基于PET成像技术实时准确监控体内T细胞密度变化

2018年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通过PET成像非侵入性以及定量追踪CD8+T细胞是一种潜在的监控免疫治疗疗效的方法。为了检验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使用了64Cu标记的抗CD8 cys双特异性抗体评估了PET成像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lin Cancer Res》上,题为“CD8+ T-Cell Density

2018-08-30

Advanced Science:科学家创建新型配位响应型磁共振成像策略,实现肿瘤微环境标志物的探测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因此,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目前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大量优秀研究人员关注。肿瘤微环境调控以及标志物探测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效率以及诊断精度,特别是采用非侵入成像手段实现活体层面上肿瘤标志物的探测有望为良恶性判断、肿瘤的分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成像策略,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是一个难点。近日,张坤副研

2018-08-06

开发出比标准的免疫荧光成像技术更好的细胞分析方法

2018年8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UZ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分析细胞及其组分的新方法,即迭代间接免疫荧光成像(itera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4i)。这种创新性的方法极大地改进了生物医学中使用的标准免疫荧光成像技术,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来自每个样本的大量数据。4i使得在从组织到细胞器的不同水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