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新型生物标志物或能促进癌症药物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会议推荐:2018(第四届)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2018年1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或能帮助研究人员促进当前药物更加有效抵御特殊类型的癌症。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mTOR蛋白时细胞生长和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发展现状
会议推荐:2018(第四届)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对于癌症的个性化治疗依赖于不同肿瘤亚型中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与鉴定。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肿瘤治疗方式比传统疗法有很大的优势,由此,生物标志物也成为了抗癌药开发过程中关键的一部分。临床试验中,借助生物标志物,可以遴选出更符合条件的入组者,进而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得到更好的试验结果。2006-2015年,在药物申请中,具备生物标志物药物的批准率是不
第一届太湖·生物芯概念计算研讨会——以芯片技术推动数字化生物科技变革
由军事科学院辐射医学研究所伯晓晨研究员、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文报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研究员、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权建校副研究员共同召集的第一届太湖·生物芯概念计算研讨会于2017年12月5日在无锡召开。 本次会议由国防创新特区生物交叉领域专家组发起,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江苏微锐超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
微生物学重大创新技术:混合培养
TM:微生物混合培养前景可期(综述)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① 自微生物学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单纯培养的限制,而混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为了解微生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也对微生物生态、共生、病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② 而从纯培养到混合培养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三项技术的进步:微流体技术,下一代3D生物打印,单细胞代谢组学;③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涉及三种及以上微生
ASCO黑马传奇生物递交中国首个CAR-T细胞药物临床申请,BCMA靶点能否成为下一个金矿?
总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刚刚在CDE官网公布了受理第一个CAR-T临床申请,该临床申请受理号:CXSL1700201,提交申请的单位为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匹从2017年ASCO年会上杀出的中国黑马抢得先机并不令人惊讶。从CDE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南京传奇按照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提交的临床注册申请,这离国家推出细胞治疗类产品按照药品申报的文件公示还不到一个月时间。药品名称:“LCAR-
生物标志物在肺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癌症的个性化治疗有赖于通过特定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来确定患者的具体亚型。相比于通用型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优势,目前已成为药物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Sci Rep:新技术有望高效改善化疗纳米药物靶向攻击癌细胞的效率!
2017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有效运输化疗纳米药物增加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并降低其副作用表现。研究者指出,在化疗之前接受FDA批准的营养制剂或能降低患者机体脾脏、肝脏和肾脏中毒性药物的水平。图片来源: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纳米
三生制药华南总部落户松山湖——生物技术产业助力广深科创走廊建设
近日,三生制药通过招拍挂市场,在松山湖再拿下一块工业用地,这意味着国内生物制药领域领头羊位置的三生制药在松山湖的布局又加重砝码。三生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松山湖增资扩产,总投资超过20亿元,将原来的松山湖基地全面升级为三生集团华南区总部。作为承担着东莞布局广深科创走廊创新发展两大核心引擎之一的松山湖,近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内已经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松山湖将大力发
瞄准微流控芯片的下一个爆发点 即POCT、液滴和仿生实验室技术,为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开辟道路。
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的系统科学和技术,其中少量流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可以被系统地控制和操纵,从而按照预先的设置进行流动。微流体技术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得以在包括食品,医疗,科技,和环境等的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备受瞩目的及时现场护理(POCT),液滴微流体,以及仿生实验室技术就能很好地代表微流体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名字或许听着十分高冷,
肠道微生物组或会让癌症化疗药物对患者产生毒性影响!
2017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肠道菌群组成或能帮助解释为何某些人在摄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关键药物后会遭受危及生命的机体反应。图片来源: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者Libusha K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