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Genome Biology:解析玉米杂种优势形成机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赵久然研究员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 (2020 IF=10.806)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heterosis utilization in maize improvement”的论文,从新的视角解

2021-05-20

研究发现玉米黄绿叶突变体

 近期,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何为教授团队在生物学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5年影响因子7.011),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 gene ZmCAO1 contributes to grain yield and waterlogging toleran

2021-04-25

研究揭示玉米干旱冷害联合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苗期在干旱冷害联合胁迫下,干旱缓解冷害造成损伤的光合生理、代谢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据周文彬研究员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着。因此,需要通过培育耐受联合胁迫的

2021-02-14

玉米基因组编辑团队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获新进展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队在Frontiers系列新期刊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上发表题为“Genome engineering in plant using an efficient CRISPR-xCas9 toolset with an expanded PAM co

2020-12-23

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子育种团队在国际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forbid Fine Mapping of RppM, a Southern Corn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Maize”的研究论文,精细

2020-11-24

研究发现玉米籽粒发育与灌浆协同调控中心因子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课题组在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B3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ZmABI19 Coordinates Expression of Key Factors Required for Maize Seed Development and

2020-11-2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出玉米全基因组SNP芯片Maize6H-60K

 11月22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子检测团队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Journal(IF=6.141)在线发表题为“New resources for genetic studies in maize (Zea mays L.): a genome-wide Maize6H-60K SNP a

2020-12-01

研究揭示玉米花药减数分裂期特异表达24-nt phasiRNA对甲基化的功能

 PhasiRNA(phased, secondary, small interfering 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玉米花药发育过程中,有两类phasiRNA大量产生:一类是在细胞增殖分化期大量产生的21-nt phasiRNA,另一类是在减数分裂期大量富集的24-nt phasiRNA。已有研究发现,玉米多

2020-11-15

研究揭示类胡萝卜素调控玉米硬质胚乳形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研究组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Carotenoids modulate kernel texture in maize by infuencing amyloplast envelope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从自然群体中克隆到控制玉米硬/

2020-10-23

中美科研人员合作揭开玉米叶片面纱

 记者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学校科研人员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利用高通量研究玉米转录因子调控位点技术、借助大规模转录因子数据重构玉米叶片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这一进展将帮助玉米基因编辑有的放矢,相关成果已于9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取得此次科研进展的研究团队,分别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康奈尔大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