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hytologist:研究揭示热带雨林起源时间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古生态组Frédéric M.B. JACQUES副研究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单位合作,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提出了热带雨林出现的时间。 在此项研究中,科学家采用了系统发育学、生物地理学以及分子钟方法,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防己科的演化过程。
Mol Micro:姜卫红等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PNAS:下世纪热带气旋或更强更频繁
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称,一年当中全世界通常看到约90个热带气旋,但由于全球变暖,下世纪这一数字可能会大幅增加。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学院气候资深科学家克里·伊曼纽尔说,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导致2100年热带气旋频率增长10%至40%。而这些风暴可能会更激烈,高达45%,使得登陆的55%的强度会大量增加。
PLoS ONE:落基山发现史前奇特“郁金香”化石
近日,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发现一种奇怪的生物,正确地说是一种动物,它却长得像植物。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现代生物与之类似,而这种奇怪的生物可能在史前时期吸引了大多数扑食性生物的眼球。该生物存在于五亿年前的浅水海底,科学家将这种生物描述为具有低矮且密集的特征,当这些生物随海波漂动时,就如同潜藏在浅海的郁金香,具有极强的外观“欺骗”性。
J Eco:范泽鑫等热带雨林树木功能性状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Ec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Hydraulic conductivity traits predict growth rates and adult stature of 40 Asian tropical tree species better than wood density,”,文章中...
Oecologi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叶片同位素15N自然丰度值(δ15N)受氮循环的多个过程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如开放程度和可利用N状态。大量研究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相对于温带和北方森林氮更为富足,其生态系统氮周转和循环较快。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和土壤δ15N比温带森林的较高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普通现象。因此,比较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δ15N可以判断生态系统氮状态。
Proc.R.Soc.B:陡山沱化石并非硫珠菌
对陡山沱化石进行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它们并没有像硫珠菌那样腐烂 12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刊登的一项报告"Experimental taphonomy of giant sulphur bacteria: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mbryo-lik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ssils"说...
PLoS ONE:曹敏等热带雨林树种共存机制取得新进展
群落生态学研究通常基于一定尺度样方栅格个体数据来探讨热带森林树种如何共存或者说树种如何分布。然而,这些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没有考虑树种的个体年龄、径级、分枝等属性,因此单纯的样方栅格之间的个体密度差异不足以解释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全球性卫生组织加快控制或消灭热带病进程
1月30日(伦敦时间),十三家制药公司、美国、英国和阿联酋等国政府、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世界银行和其他全球性卫生组织公布了一项新的协调推进计划,以加快到这个十年结束时消灭或控制十种被忽视的热带病 (NTD) 的进程。
Annals of Botany:曹坤芳等揭示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枝叶生理功能的关联进化
近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者以Stem hydraulic traits and leaf water-stress tolerance are coordinated with the leaf phenology of angiosperm trees in an Asian tropical dry karst forest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