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胆固醇流出途径调节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动员
完好的胆固醇代谢平衡,有助于维持造血干细胞和多向祖细胞(HSPC)处于静息状态。负责跨细胞膜转运胆固醇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因子ABCA1和ABCG1缺陷,可导致小鼠细胞胆固醇流出途径障碍。 这样的小鼠,显示出HSPC动员和髓外造血的急剧增加。髓外造血的急剧增加,是由于脾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2诱导血清G-CSF水平上升所造成的。
Immunity:抗炎药物新的靶标——细胞死亡蛋白质
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科学家揭示了一种蛋白质,对于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新发现的蛋白质可能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氏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靶标。 研究表明蛋白质MLKL在触发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死亡(称为坏死性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至关重要。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
Cell Reports:慢性炎症环境下肝癌细胞死亡的机制
2013年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在慢性炎症存在情况下,大量肝细胞的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但可促进肿瘤细胞在肝脏中的形成。 肝癌(肝细胞癌,HCC )通常是由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引发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过量饮酒、高脂肪的饮食和慢性感染肝炎病毒B和C。在炎症过程中,由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肝细胞死亡更频繁。
第四届中英“细胞死亡、干细胞与癌症”国际研讨会将于5月在上海召开
第一届Cell Death and Disease研讨会暨第四届中英"细胞死亡、干细胞与癌症"国际研讨会将于2013年5月8日~9日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细胞死亡、干细胞与免疫,将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采用大会报告及专题讨论的形式,结合国际上癌症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从细胞死亡、干细胞和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及其与癌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NRR: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神经祖细胞分化途径
自发性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而之前的很多关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自发性分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自发性分化成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必须面对的问题。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是迄今惟一发现的可以促进成体大鼠海马神经祖细胞向胶质和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神经营养因子,这与自发性分化的结果相似。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12月16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员课题组的题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论文,展示了他们在神经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Oncogene:揭示细胞死亡之谜为开发癌症药物带来新思路
2012年9月17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化学系教授Leslie Parise博士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CIB1。这一小的钙结合蛋白被发现在所有类型细胞中都存在。Cassandra Moran是UNC儿科肿瘤学研究员,她的研究领域是神经母细胞瘤。Cassandra Moran发现,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降低CIB1,会导致细胞死亡。
Nat Med:麻风病T细胞活化的新途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新的潜在激活T细胞的途径,T细胞是在抵抗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类白血细胞。 发表在3月25日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研究小组专门研究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如何抵抗麻风分枝杆菌(麻风病的病原体)的。树突状细胞就像军事作战中的侦探,能传输让T细胞激活的有关入侵病原体的信息,以便对病原体产生更有效的攻击。
Science:早期接触微生物可改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从而抑制炎症
3月22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icrobial Exposure During Early Life Has Persistent Effects on Natural Killer T Cell Function,”,文章中,研究者表示,早期接触微生物可通过改变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而抑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