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Biology:大肠杆菌有两套细胞死亡系统
3月6日,PLoS Biology发表了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描述了在细菌中一种与更高等生物凋亡类似的新的细胞死亡途径。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新的类凋亡死亡(apoptotic-like death, ALD)通过mazEF毒素-抗毒素系统的调节而受到另外一种非凋亡的程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抑制。
PLoS ONE:埃可病毒诱导神经元细胞死亡的机制
埃可30型肠道病毒(Echo30)能够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是目前研究得较热的人类肠道病毒(EVs)之一。目前,由Echo30感染所引起的显著临床结果的潜在机制还不明确。 近日,来自韩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Doo-Sung Cheon发现,通过激活TRIO-RhoA信号,Echo30诱导了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7日的PLoS ONE。
Immunity:揭示致命性败血症细胞死亡机制
一种全身性炎症---败血症是危重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败血症与大规模细胞死亡相关联,然而败血症的特异性致命机理一直都不清楚。如今,2011年12月23日发表在《细胞》子刊《Immunity》的一篇新研究发现抑制一种称作坏死样凋亡的特异性细胞死亡途径保护小鼠免受致命性炎症。该研究可能导致人们针对这种极难控制的致命性炎症开发出新的治疗性干预。
Circulation:研究发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助延寿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循环》Circulation上刊登了日本东北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Blockade of the NF-κB Pathway in the Endothelium Prevent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rolongs Lifespans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助于延长寿命。
Immunity:研究发现导致炎症疾病的细胞机制
2012年3月12日,据《每日科学》,Cedars-Sinai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揭开了机体如何产生炎症分子的奥秘,他们称,这一发现可能会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II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治疗的进步。 该项研究由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研究结果发表于《免疫学》(Immunity)上。 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能导致白介素-1β分子产生的细胞机制。
Carcinogenesis:TNFRSF10B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013年8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美国,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诊断病例中占80%以上。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只有约16%的患者能存活五年。可悲的是,只有约4%的晚期疾病患者能存活超过五年。 上述现象是因为肺癌患者的遗传多样性。
Science:细胞死亡激发人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全面反攻
人IL-33结构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瑞士日内瓦大学和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完全是史无前例的发现表明当遭遇病毒入侵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被激活而采取行动。探索这种机制在疫苗上的作用可能有望开发出新的阻止和治疗传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方法。2012年2月9日,这一发现在线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马黛茶中化合物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
马黛茶来源的植物,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阻止结肠癌有可能像爱喝马黛茶(mate tea)那样简单吗?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证实当人结肠癌细胞暴露在一杯马黛茶里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它们会死亡,而且在南美洲人们因为马黛茶的医疗价值而长期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