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灵长类动物普遍雌性更长寿
人类中,雌性普遍比雄性长寿。似乎这样的趋势早就写进了基因。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人类的表亲,不同的灵长类动物中,雌性均相对更长寿。美国杜克大学James W. Vaupel领导的课题组,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男性普遍比女性短命:其它灵长类动物也是如此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寿命之所以比男性更长,是受基因编程决定的。众所周知,女性往往比男性寿命更长。但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这种“男性不利” 现象不仅仅是人类所独有的——不仅仅因为男人
Nature:澳大利亚新政策禁止进口研究用灵长类动物
墨尔本Monash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神经学家Nicholas Price希望通过理解大脑的基本工作原理,从而开发一款仿生学眼球,为此他使用了多只狨猴与猿猴进行实验。一月底,澳大利亚突然宣布的一项政策:即禁止进口灵长类动物进行医学研究,这一新政策着实让他震惊不小。
PNAS:灵长类动物初级视觉皮层有更高密度神经元
1980年,一个研究认为,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视觉皮层中,每平方毫米的区域的神经元数量比非灵长动物大脑视觉皮层要多2.5倍。然而这个研究一直都存在着争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们利用更现代、先进的方法重复了这个实验。他们结果确认了之前的研究,并认为更高密度的神经元可以让灵长类的视觉皮层可以计算更加复杂的视觉图像,进而可以拥有更敏锐的视觉。
Plos Biology:灵长类在免疫缺陷病毒前的挣扎
发表在《Plos Biology》的题为Chimps, Humans, and the Hominid Struggle against Viruses的文章,阐述了类人猿和免疫缺陷病毒的协同进化。
非洲热带雨林发现灵长类新物种长相奇特
此次科学家们在非洲国家刚果境内发现的新灵长类物种:“lesula” 一只死于鹰爪的“lesula”。科学家们得以从贩卖“森林肉”的猎人那里获取了一些样本,再加上这只被目睹死于老鹰袭击的个体。
日本科学家发现放射性物质可致灵长类动物血液改变
英国《自然》下属《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则环境学研究显示,居住在日本福岛市周围森林的野生日本猕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猕猴相比,血细胞的计数更低。这项研究表明,在接触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出来的放射性
PNAS :蛇与灵长类动物生态关系复杂
一项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报告"Hunter–gatherers and other primates as prey, predators, and competitors of snakes"说,蛇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关系的历史悠久而且很复杂,其中灵长类动物是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
Nature:中国发现一种保存很好的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
我们关于灵长类演化最早阶段的知识受限于化石记录中所存在的空白。来自中国“始新世”早期(距今5500万年前)的一种很小的、非常古老的灵长类动物的一个近乎完整的、基本上还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的骨架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这一新发现的灵长类动物似乎是眼镜猴的最早已知近亲,说明类人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化的时间非常早。
Nature:牙齿钡含量是灵长类断奶年龄的一个标记
断奶是任何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生命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断奶较早可以让妇女在较短时间内生更多孩子。因此,早期断奶的形成有可能对“智人”的演化和成功产生过深远影响。此前,人们一直不能比较准确地从化石确定断奶的年龄,但Manish Arora及其同事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牙釉质中的钡-钙比例是人类和猕猴哺乳期的一个可靠标记。 钡含量在哺乳期升高,在断奶时突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