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诺贝尔奖唱响“血与之歌” 指明新的抗癌路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人体细胞感受、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机制而获奖。人体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被激发,会提醒超过300种基因,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长,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氧气正常时,“缺氧诱导因子”被降解,避免过度反应。氧气传输营养、转换能量。缺氧状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你生存,也能让你灭亡。这取决于缺氧的是什么部位。激活缺氧保护机制,加快供氧,能治

2019-10-08

诺奖“感知通路”打开药研新世界,首款新药已率先在中国上市创多项记录

诺奖“氧感知通路”应用新药—罗沙司他去年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被赋予“三首”殊荣,将为慢性肾病患者的贫血治疗带来全新突破。 10月7日,美英三位科学家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门扎,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 事实上,三位科学家的相关临床应用研究已在中国落地,源于低氧诱导因子(HIF)的发现,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药物新药

2019-10-09

茅台酒糟高温厌消化研究中获进展

我国白酒企业发展迅速,酿酒后会积累大量酒糟。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吨白酒,就会产生10吨酒糟,大量酒糟堆积会占用土地资源,产生恶臭及渗滤液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茅台酒糟具有pH低、湿度大、有机酸含量高、且含有一定量的稻壳等特点,正好适宜用作厌氧消化产生物气。厌氧消化不仅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生物天然气,而且还能使得酒糟减量化,环境无害化。厌氧消化后产生的高稻壳沼渣也可进一步进行水热碳化处理生

2019-10-01

条件土壤中微生物亚铁氧化耦合砷固定过程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在水稻土中十分普遍,形成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作为有效的吸附剂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近中性环境中,亚铁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亚铁氧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厌氧条件下。但水稻土环境条件特殊,存在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作用,在水稻土中能形成大面积的微氧区域。只有在微氧条件下,中性微氧亚铁氧化菌才能抗衡氧气的竞争,进行有效的微生物亚铁氧化和代谢过程。微氧亚铁氧化菌能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将亚

2019-10-03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新技术可靶向破坏K-ras活性

2019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经成功设计出一种化合物,可以“钩”在FTase和GGTase I酶的口袋上,从而抑制K-Ras的活性。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有效的药物来靶向K-Ras蛋白,从而有效杀伤癌细胞。文章发表在《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杂志上,作者来自日本信洲大学。(图片来源:Www.pixabay.co

2019-09-26

Nat Biotechnol:构建出具有自我编辑活性的DNA碱基编辑器

2019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个碱基长的XTEN接头(XTEN linker)将大鼠胞苷脱氨酶APOBEC1与dCas9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出第一代碱基编辑器(BE1)。BE1表现出大约5个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点4~8。为了增加体内编辑效率,第二代碱基编辑器(BE2)系统除了将胞苷脱氨酶与dCas9连接在一起之

2019-09-21

研究人员利用短肽自组装纳米材料改善乏肿瘤治疗策略

9月6日,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最新工作:可特异性杀伤乏氧肿瘤细胞的一种新型的短肽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探索应用,论文题目为New power of self-assembling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 Short peptide–const

2019-09-15

基石药业CS1001在MSI-H/dMMR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

2019年09月24日/生物谷BIOON/--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药业”)近日在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首次发表了在研抗PD-L1抗体CS1001在一项名为GEMSTONE-101的Ib期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细胞错配修复机制缺失(MSI‐H/dMMR)队列的研究数据。本次公布的MSI-H/dMMR队列研究,主要目的为在该类实体瘤患者中

2019-09-24

科学家揭示相关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黄晶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染色质的核小体结构对组蛋白修饰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复合物的酶活调控及其分子机制,阐明了组蛋白H2B第120位赖氨酸(H2BK120)的单泛素化修饰对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并发现了MLL复合物关键组分WDR5蛋白对MLL家族成员活性调控的迥异的分子机理及底物特异性调控机制。9月4日,

2019-09-10

推进建立具中国特色还平衡新诊疗体系 --复旦大学施冬云课题组在研究靶向氧化还原及精准干预应用策略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施冬云课题组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以调节体内氧化还原水平的微区化靶向脂质体载体药物,成功调控了糖尿病动物体内微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有效控制了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研究成果以《肝靶向Nano-MitoPBN通过改善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使得葡萄糖代谢正常化》(Liver-targeted Nano-MitoPBN normalizes glucose metabolis

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