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物也能抗癌 印度学者发现:奎那克林靶向抑制FGFR1活性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300万,肺癌遥遥领先,高达71万,其中85%的新诊断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新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印度博拉科学技术学院学者Makhan Kumar发现抗疟药物奎那克林能够与FGFR1的激酶结构域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有望成为NSCLC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取得进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是我国中医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从中靶向发现并制备具有特定强生物活性苗头分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重点内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丽团队利用一种新型发光纳米材料-硅纳米粒子,构筑了荧光硅纳米粒子药物筛选新体系,简单、快速、可视化地实现
铃兰毒甙通过抑制锌指蛋白91介导的前IL-1β泛素化和Caspase-8炎症体活性来抑制IL-1β的产生
炎性小体激活通过触发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成熟和分泌来启动先天免疫反应。
Nature communication: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中mRNA活性丧失的新机制
针对SARS-CoV-2大流行,脂质纳米颗粒(LNP)配制的mRNA疫苗被迅速开发和部署。由于mRNA的不稳定性质,识别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和疗效的杂质对于核酸类药物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
活性氧触发 NF-κB 介导的 NLRP3 炎症小体激活参与低剂量 CdTe QDs 暴露诱导的肝毒性
碲化镉(CdTe)量子点(QDs)可作为成像和药物传递工具; 然而,低剂量暴露的毒性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
美国FDA授予叶酸活性代谢物arfolitixorin快速通道资格,无需激活,适用于全部患者!
arfolitixorin是一种基于叶酸的新颖化合物,用于提高癌症治疗中抗代谢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其副作用。
活性炭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生物和非生物影响研究获进展
我国是秸秆大国。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发展,仍有大量的秸秆废弃物被就地焚烧、填埋。粗放处理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生物质资源浪费。秸秆中蕴含着大量可被转化的生物质(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经厌氧消化后可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实现秸秆的 “变废为宝”。然而,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甲烷产率较低长期以来是制约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近来,一些研究发
Cell Rep:特殊药物或能阻碍关键免疫细胞的致病活性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机制和细胞代谢改变背后的分子机制。
DLC1 的肿瘤抑制活性需要其 START 域与磷脂酰丝氨酸、PLCD1 和 Caveolin 1 相互作用
DLC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许多癌症类型中通过遗传和非遗传机制下调,其编码的蛋白RhoGAP和支架活性有助于其肿瘤抑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