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发现头颈部鳞细胞癌新的治疗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内,MicroRNA-34a的表达失调会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则控制miR-34a的活性也许能够成为新的策略来治疗HNSCC。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2012-11-18

OPTIMER推出难辨菌相关性腹泻治疗药物Dificid片剂

据悉,OPTIMER制药公司推出了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治疗药物Dificid(fidaxomicin)片剂,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 在两项大型的3期临床研究中,Dificid在为期10天的治疗期结束时的临床应答率不逊于口服万古霉素。此外,Dificid的持续临床反应优于万古霉素,临床应答定义为治疗结束时的临床反应和在治疗结束后25天未出现经证实的或可疑的CDAD复发的生存。

2011-07-29

JCI:抑制β1-整合素可增加头颈部鳞细胞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基于PDB文件1x69构建的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结构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全世界第5种临床上常见的癌症,平均发病率约为10~15/10万。还有研究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二种原发恶性肿瘤。

2012-11-18

:开发出一种海绵微球体运送大量siRNA

由长链RNA构建成的海绵状微球体簇集在一起,此图为微球体簇集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来自Paula Hammond实验室。 在过去10年,科学家一直寻求基于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的癌症治疗方法,也就是利用短RNA片段关闭功能受损的基因。然而,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人们的面前:找到一种有效地运送这种RNA的方法。

2012-11-18

Metab Engin:李寅等开发出用于菌的可诱导表达系统

近日,国际杂志Metabolic Engineering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Development of an anhydrotetracycline-inducible gene expression system for solvent-producing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 useful tool for strain

2012-11-18

: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鱼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2011-10-14

BMC Cancer:基因诊断评估口腔鳞细胞癌复发风险

口腔鳞状细胞癌光镜照相(图)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所有颈部和头部癌症患者总人数中大约占有1/4的比例。它是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组织检查方法预测癌症是否会复发。 在最新一期的《BMC Cancer》杂志上,科学家们发现有四种基因的表达可以准确的预测患者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2012-11-18

ASH:镰刀细胞病患者常会再次急诊

近日,威斯康辛儿童医院的David C. Brousseau博士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报告,超过40%的镰状细胞病患者在急诊治疗缓解后14 d内再次前往急诊科就诊或住院,而且这一比例在年轻成人和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中更高。镰状细胞病几乎是再次入院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急诊镰状细胞病患者约半数需要住院治疗,但人们对于急诊治疗后缓解的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2011-12-26

PLoS One:郑永唐等在恒河猴树突细胞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 of Plasma Viremia on Apoptosi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Dendritic Cells Subsets in Acute SIVmac239 Infection of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2012-11-18

恒天然产品所含生孢菌不致毒 弄错检测法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8月28日上演“神转折”:新西兰官方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不是可能致毒的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 普通消费者不禁会问:这也能弄错?生孢梭菌又是一种什么菌?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当天宣布,多达195次的追加检测结果表明,恒天然产品中检出的微生物是生孢梭菌。它不会像肉毒杆菌那样产生出致命的肉毒素,迄今也未曾报告过与生孢梭菌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