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phy J:使用光散射技术揭示镰刀状细胞病的发病机制
2013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镰刀形细胞病中,血红蛋白作为携带养分的结构,其可以形成使得红细胞变硬以及疾病恶化的纤维。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德雷塞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光散射技术对血红蛋白形成纤维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科学家开发干预此疾病发生过程的新型疗法。
EBM:发炎分子可调控小肠杯状细胞株产生硫黏蛋白
近日,《实验生物与医学》(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期刊中发表了由美国伊利诺大学Rex Gaskins博士所领导的团队所发表的文章证实微生物以及宿主的发炎分子都可以调控人类小肠杯状细胞株的硫黏蛋白的产生。 硫黏蛋白是小肠杯状细胞所分泌的两种主要的酸性黏液素之一,对于保护肠道黏膜非常重要。因此,若是丧失了硫黏蛋白则与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Nat Commun:长着新月状尾鳍的古蜥蜴
来自约旦中部的一件晚白垩纪沧龙化石显示了一个带脚蹼的尾巴,它表明这些蜥蜴会像鲨鱼一样地游泳。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沧龙在距今大约9800万年-6600万年前是居支配地位的海洋爬行动物。关于沧龙祖先的冲突理论,再加上化石记录中软组织证据的缺乏以及对沧龙身体构造的不正确描述和重建,导致了这样一个普遍假设:这些爬行动物游泳速度慢。
:首次发现人肾脏足状突细胞可以再生
足状突细胞(podocyte)是肾脏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细胞。在90%以上的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当中,足状突细胞受损。如今,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一种意想不到但又常见的Wnt信号传导途径调控足状突细胞再生,这也是第一次揭示这些细胞在肾脏发挥正常功能期间如何可以再生和自我更新。这一发现是一次重大的进步以便人们有朝一日治疗性地诱导这些细胞发生分裂,从而能够用来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PLoS One:郑永唐等在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 of Plasma Viremia on Apoptosi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Dendritic Cells Subsets in Acute SIVmac239 Infection of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ASH:镰刀状细胞病患者常会再次急诊
近日,威斯康辛儿童医院的David C. Brousseau博士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报告,超过40%的镰状细胞病患者在急诊治疗缓解后14 d内再次前往急诊科就诊或住院,而且这一比例在年轻成人和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中更高。镰状细胞病几乎是再次入院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急诊镰状细胞病患者约半数需要住院治疗,但人们对于急诊治疗后缓解的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GreatBasin公司首个艰难梭菌分子检测获FDA批准
FDA批准Great Basin首个用于艰难梭菌(C. diff)的分子诊断检测。 整个灌流器系统包涵必须的试剂,用于检测和预测注射剂的效果。 这种检测平台的好处包括:需检测、非剂量检测、在单次检测和快速检测中最多达64个不同的组。
Signal:研究发现胞质酪氨酸激酶高度保守其受体放射状分布
前后生动物基因组分析表明胞质酪氨酸激酶高度保守酪氨酸激酶受体放射状分布 5月2日,西班牙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ic Survey of Premetazoans Shows Deep Conservation of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s and Multiple Radiations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