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微生物电合成过程中的「黑匣子」,首次实验证实微生物使用的电子来源,有助于推动商业化应用
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Leibniz-HKI)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以模型产乙酸菌 Clostridium ljungdahlii 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实验证实,这种细
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一种冷冻电子断层成像生物组织样品制备技术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尤红课题组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题目为“使用聚焦离子束切割技术制备组织的冷冻电子断层成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对弓形虫速殖子增殖过程进行成像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能在细胞内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它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引发弓形虫病。处于速殖子阶段的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Science子刊:新型智能电子绷带,大幅加速伤口愈合,还可实时监测
研究团队表示,这是第一个证明钼可作为促进伤口愈合的可生物降解电极的研究,大约6个月后,溶解的钼几乎完全消失了,器官中也很少有堆积,而且也没有观察到有任何异常。
Nature子刊:研究显示,电子烟会影响正常心脏功能
这项研究发现,吸入电子烟气溶胶会引发小鼠心率失调、损害心脏再极化以及改变小鼠心率,这些都是通过在暴露期间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造成的。
同济大学方寅团队开发生物电子口罩,10分钟内检出空气中的病毒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生物电子口罩,可以快速、灵敏检测空气中飞沫或气溶胶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如果佩戴该口罩者周围空气中存在目标病毒,它可以在10分钟内通过移动设备提醒佩戴者。
南方科技大学刘吉团队开发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3D打印策略,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制造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的3D打印策略,该装置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研究团队用一个能根据背景改变颜色的软体机器人进行了演示,该策略或能用于开发下一代智能显示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人造伪装。
凭借微创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 脑虎科技荣登MIT TR50榜单
“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已完成在鼠、兔、猴等多种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测试,柔性神经电极单器件集成上千通道,分辨率达到单神经元精度,植入创口<0.7mm,在体时间超过8个月。
医用预测式电子体温计,加速无汞进程
过去,水银体温计曾是家庭测温的主力军,也是医院的必备医疗器械,然而近年来,因为存在引发汞中毒的安全隐患,加之环保等因素,在日常使用中逐步被电子体温计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