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工智能对乳腺癌的诊断与人类专家一样好!你选哪个?
2019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乳腺癌是英国最常见的癌症。它占全国所有新病例的15%,大约八分之一的妇女将在一生中被诊断出患有该病。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中,乳腺癌筛查通常包括乳房x光检查。但是,随着能够阅读这种早期测试的专家数量减少,这种测试的未来将面临风险。虽然这种技能短缺无法立即弥补,但人工智能领域有望取得的进步可能会有所帮助。图片来源:http://cn.bing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微型设备改善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微型设备来帮助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疾病疗法等,比如微型显微镜、微型胶囊等,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 Commun:微型显微镜帮助揭示大脑疾病的发生机理doi:10.1038/s41467-018-07926-z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相对便宜的便携式迷你显微镜,可以提高科学家对活体小鼠大脑
药监局发布医疗AI产品审批要点 人工智能企业是否准备就绪?
在药监局进行“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公益培训”半年之后,关于审批要求相关的官方详细文件终于下达。半年前的会议上,药监局细致入微的分析了影响医疗人工智能器械审批的每一个过程,细化到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这一次,药监局正式向AI企业发布了审批相关文件《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批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以文件的方式将审批相关的具体指标确立下来。相比上一次会议,
开发出一种更好地包埋胰岛细胞的可植入设备
2019年6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当将医疗设备植入体内时,免疫系统经常发起攻击,在这种设备周围产生瘢痕组织。这种称为纤维化(fibrosis)的组织聚集可能会干扰这种设备的功能。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将形成结晶的免疫抑制药物整合到医疗设备中就可阻止纤维化发生。在植入后,这种药物缓慢地释放,从而抑制这种设备周围区域中的免疫反应。相
Science子刊:激光设备Cytophone可检测甚至杀死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有潜力改善黑色素瘤筛查和治疗
2019年6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将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这可以揭示癌症正在生长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能够将一种激光设备瞄准皮肤癌患者的手,并检测这些稀缺的在血液中流动的肿瘤细胞。这种设备有朝一日可能能够改善对黑色素瘤的筛查。它还可能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是否有效,甚通过杀死这些在血液中漫游的细胞来抑制原发性肿瘤的扩散。相关
生物样品前处理走向自动化,力扬企业智能型实验室未来可期
在生物样品分析的全过程中,样品前处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引入的误差和耗费的时间往往占整个分析过程的一半以上,因此,样品前处理是保障分析结果精准可靠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多采用人工或以人工辅助的半自动操作,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人员习惯差异造成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另外,传统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很难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因此无法实现最终分析数据的溯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研究利用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光学指纹”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生物的功能依赖于既稳定而又灵活可变的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光谱响应信号,尤其是紫外光谱,可以称之为蛋白质骨架的“指纹”。这个“光学指纹”,经过理论模拟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精确的蛋白质结构,为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然而,蛋白质的结构极其复杂多变,需要做大量的高精度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由于计算量太大,即使是最厉害的超级计算机轻易也“吃不消”。所以蛋白质的光谱的理论解读是
悉尼大学:革新性呼吸酮检测设备或可取代糖尿病针刺测试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居世界首位。糖尿病患者需要随时掌握自己的血液状况,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采血监测血液水平。而近期来自悉尼大学、澳科环球(AusMed Global)和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在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上推出了一款突破性的呼吸酮分析仪,并即将应用于临床试验,在未来几年或可以通过呼吸检测替
新款人工智能应用Veeva Andi现已上市
Veeva Systems(纽交所代码:VEEV)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 Veeva Andi,它将定制化洞察和建议内置于 Veeva CRM,以实现智能客户互动。 Veeva Systems 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 Veeva Andi,它将定制化洞察和建议内置于 Veeva CRM,以实现智能客户互动。 &n
“伪装”的智能纳米药物可精准打击脑肿瘤
复旦大学药学院陆伟跃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良方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抗脑肿瘤的智能纳米药物,它可在血循环中长期保持稳定,“绕开”血-脑肿瘤屏障,直接通过跨越血-脑肿瘤屏障到达以往药物无法到达的目的地(肿瘤组织),将更多的药物导入到脑肿瘤并在肿瘤细胞中释放,对脑肿瘤实施精准打击,且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该成果近日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