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吴政星等解析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

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政星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教授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一个中枢交互抑制神经回路的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2012-11-18

Plos One:树木根系觅食行为集合外界信息的内在机制

根系觅食过程是植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壤养分浓度、养分分布状况及相邻植物根系竞争等环境因素的显着影响。在根系觅食过程中,植物是否系统集合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信息?它们是如何集成这些信息的?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系构型在植物养分吸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衡量其觅食功能的主要指标。

2013-06-19

PLoS ONE:罗非等发现成年期慢性疼痛经历对远期痛感知的影响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dult-Age Inflammatory Pain Experience Enhances Long-Term Pain Vigilance in Rats,”,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成年期慢性疼痛经历对远期痛感知的影响。 痛觉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主观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既往疼痛经历和远期后果的整合。

2012-05-16

Primatol:西黑冠长臂猿社会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管振华、助理研究员黄蓓首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分析了相邻两个一夫二妻制群体的理毛行为。

2013-11-13

PNAS:感知温度的脂肪细胞

一项研究说,褐色脂肪会响应神经系统感知到的寒冷温度从而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而与褐色脂肪不同,一小组白色脂肪细胞能够直接感知温度的变化,从而激活参与产热的基因。为了帮助人体在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神经系统通过激活脂肪细胞中的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从而在褐色脂肪中刺激产热或生热作用。

2013-07-03

全脑图将神经元与行为挂钩

将神经元回路与某种活的生物体的特定行为挂钩已被证明是出了名地困难。

2014-04-11

快速眼睛运动与视觉感知

当我们看一个视觉场景时,我们会做快速眼睛运动 (被称为“扫视”),它们将该场景的不同部分带给“中央凹”(视网膜最敏锐的区域)。这些眼睛运动造成视网膜的图像发生实质性偏移,但我们对视觉世界的感觉却是稳定的和连续的。

2014-04-11

PNAS:光遗传学工具揭示出蝇的社会行为

一项研究说,一种准确控制自由运动的果蝇的行为和神经活动的自动化技术可以让科研人员系统地测绘果蝇脑的社会记忆回路。社会互动对于实现诸如吸引配偶等重要的需求具有关键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根据社会互动学习形成记忆的能力背后的神经回路几乎没有了解。

2014-03-25

Science:脊椎动物共用古老的神经回路来完成复杂的社会行为

神经元 (Credit: © Roberto Robuffo / Fotolia)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者发现,人类、鱼类和蛙类可以共用一种神经回路来进行多元化的社会行为,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4亿5千万年了。研究者Hans Hofmann表示,这是存在于所有古脊椎动物涉及其社会行为的一个神经回路。

2012-11-18

Science:蜂群具有类似于人类的社会性行为

12月8日,《科学》(Science)期刊上刊登的一项研究"Stop Signals Provide Cross Inhibition in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by Honeybee Swarms"表明:当寻找房子时,蜂群使用抑制信号,这一点类似于人类大脑做决定的过程。 对于蜜蜂而言,没有一个地方算得上家,每年,它们都必须找到新住址。

2012-11-18